帕金森病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慢性进展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一经确诊即需接受长期治疗。在长期治疗中,大部分帕金森病患者会面临“蜜月期”的问题。很多患者可能不清楚什么是“蜜月期”,因此,针对这个问题,王世龙医师作出了解答。 “蜜月期”是指在帕金森病治疗初期或中期的前几年,患者服用较小剂量的多巴胺类药物,就可以获得比较满意和持续的疗效,此阶段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比较高,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也不受影响。但经过5至10年的“蜜月期”后,约60%~90%的患者会出现运动并发症。而且据统计,发病年龄轻(<60岁)的患者更容易出现运动并发症。 王世龙医师表示;“帕金森病常见的运动并发症,主要分为“症状波动”(运动过少)和“异动症”(运动过多)两大类”。
“症状波动”典型的症状是“剂末现象”,又称疗效减退或剂末恶化,每次用药的有效作用时间缩短,症状随血液药物浓度发生规律性波动。另一个是“开关现象”,患者在“开”期可以活动,而在“关”期发生明显的运动不能。像有的患者在行走时突然停下来,就像被“冻住”了一样。要是在过马路时突然出现“冻结步态”,后果不堪设想。
运动并发症的另一个表现就是运动过多,也叫 “异动症”,常见于肢体、面部肌肉、头颈、肩背简单重复的不自主动作,或肢体像舞蹈样摆动不受控制。因为这种不自主动作幅度可以很大,对患者来讲是非常不利的,很容易造成受伤或残疾。如患者正在上楼的时候出现这种腿部扭动,很容易从楼梯摔倒,后果不堪设想。在中晚期的帕金森病患者中间,出现异动症导致患者跌倒造成骨折的情况比比皆是。因此,对比出现运动并发症后再治疗,肯定更重要的是早期预防!针对运动并发症的预防,王世龙医师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正确认识疾病、早发现早治疗
出现帕金森病后,需要秉持着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因为帕金森病的症状表现还是比较明显的,所以要多多关注自己的身体变化,确认患上帕金森病后,尽早治疗。同时,在治疗的过程中,最好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这样,再配合积极的治疗,能够使疾病得到合理的控制。
二、注意膳食和营养
合理的饮食可以维持患者较佳的营养和身体状况,使药物治疗达到更好的效果。饮食原则是低蛋白、低脂肪和高纤维素。具体注意事项有:
①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的食物,多吃蔬菜、瓜果和蜂蜜,防治大便秘结; ②适量吃奶类和豆类,每天喝1杯牛奶是补充钙质的极好方法,但是由于牛奶中的蛋白质对左旋多巴药物疗效有一定影响,为了避免影响白天的用药效果,建议喝牛奶安排在晚上睡前。
③每天保持饮食多样,多吃膳食纤维的食物,多吃五谷杂粮、蔬菜水果。
④服药半小时后进餐,以便药物能更好地吸收。
⑤每天喝6至8杯水。三、注意运动锻炼
1、基本动作训练:包括坐下、起立、卧床、起床和床上翻身等。
2、关节活动范围训练:主要部位是颈、肩、肘、腕、指、髋、膝、主动与被动活动各关节。
3、增加肌力的训练:重点是训练胸肌、腹肌、腰背肌和骨四头肌。姿势训练:保持躯体直立和四肢的良好姿势,重点是训练平衡和协调功能。
4、步行步态训练:纠正起步难、抬腿低、步距短、转身慢和上下肢动作不协调等异常步态。
5、面部动作训练及言语功能训练:患者有意识地大声讲话,强调每一个字音都要尽力发音准确。
6、呼吸肌训练:反复进行深呼气和深吸气,采用呼吸体操锻炼肋间肌、膈肌和呼吸辅助肌,正确的呼吸训练也有利于改善言语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