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心跳呼吸骤停的诊断及处理

2017年03月27日 8975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心跳呼吸骤停是指患儿突然呼吸及循环功能停止。是临床上最紧急情况,必须分秒必争进行抢救。对心跳、呼吸骤停采取的一切急救措施,恢复已中断的呼吸、循环称为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RP)。鉴于心肺复苏的最终目的是恢复患者的神志和生活能力,因此心肺复苏也被称为心肺脑复苏。

一、病史采集

1.发病原因  包括新生儿窒息、喉痉挛、喉梗阻、中毒、代谢性疾病、心肌炎、心肌病、心力衰竭、心血管介入治疗操作过程、各种意外损伤等。

小儿心跳呼吸骤停高危因素:

(1)心血管系统不稳定:如大量失血、难治性心衰、低血压、反复心律失常等。

(2)急速进展的肺部疾病:如严重哮喘、喉炎、重症肺炎、肺透明膜病等。

(3)外科术后早期:如应用全麻及大量镇静剂使患儿对各种刺激的反射能力改变。

(4)安有人工气道的患儿气管插管堵塞或脱管。

(5)神经系统疾病急剧恶化时:如昏迷患儿无足够的呼吸驱动以保证正常的通气。

2.主要临床症状  突然出现无自主呼吸,大动脉搏动消失,伴随昏迷、面色灰暗、发绀。

3.既往史  是否有心肺、神经系统疾病,有无用药史,手术外伤史及特殊操作史。

4.传染病史  询问既往传染病史和预防接种史,近期有无急性传染病接触史。

二、体格检查

1.一般体征  昏迷、全身灰暗、面色发绀。

2.胸腹部体征   表现为胸廓及腹部无起伏,听诊无呼吸音。

3.心血管体征   触摸大动脉搏动消失,听诊无心音。

4.神经系统   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深浅反射均无法引出。

三、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无特异性,可正常,亦可异常。

2.生化  提示肝肾缺氧缺血后损伤。严重程度和缺氧缺血时间长短密切相关。

3.心电图  等电位线、点机械分离或心室颤动等。

  4.诊断依据

     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可作出临床诊断。追问病史,查找原因。

 四、急救治疗

生存链五个链环包括:

(1)立即识别心脏骤停并启动急救系统。

(2)尽早进行心肺复苏,着重胸外按压。

(3)快速除颤:如有指征应快速除颤。

(4)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ALS)。

(5)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

对于无反应、无呼吸的患儿应立即进行胸外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婴儿和儿童的按压深度至少为胸部前后径的1/3(婴儿约4cm,儿童约5cm)。给予持续胸外按压,尽可能减少中断。避免过度通气,按压与通气比例未建立人工气道前建议从婴儿至成人,按压/通气比均为30:2; 双人CPR时,成人按压/通气30:2,儿童和婴儿可为15:2。

建立人工气道后不再需中断按压进行人工通气,以100次/分频率连续进行胸外按压,每分钟通气成人为8~12次、儿童及婴儿为12~20次即可。“判断-呼救-定位-按压-吹气”的步骤更加紧凑易记。

高级心脏生命支持:

①推荐应用连续定量的二氧化碳仪,以确定和监测气管内插管的位置。

②对心脏骤停救治流程重新设计并简化,强调高治疗CRP的重要性。

③对治疗无脉性电活动/心搏停止,不再推荐常规应用阿托品。

④CRP后自主循环是否恢复,进行生理性监测。

⑤对于有症状的心动过缓,作为起搏替代治疗,推荐使用变时性药物。

⑥对稳定性、规律性单相宽QRS波心动过速初始治疗,推荐使用腺苷,该药安全,潜在有效。

心肺复苏后除维持血压及气体交换外,尚需扩容、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及正性肌力药物,亚低温治疗和有创监护,保护各脏器功能,防治多脏器功能衰竭。若患儿心肺功能仍不能恢复,可床旁行体外生命支持,应用体外膜肺ECMO,待患儿心肺功能恢复后,撤离ECMO。

保护各脏器功能

1.脑细胞  镇静、脱水、降颅压、亚低温。

2.胃肠道  胃肠减压、抑酸、保护胃肠黏膜。

3.肝细胞  保肝、退黄。

4.肾功能  密切监测尿量,肾功能,必要时给予限液、腹膜透析、血液滤过治疗。

对症治疗

1. 抗感染  应用抗生素。

2. 呼吸支持  呼吸机辅助呼吸。

3. 循环支持  血管活性药物维持循环稳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