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多动症不同年龄阶段的临床表现

2019年06月25日 8219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多动症在不同年龄表现的症状也各具特征。

一、婴幼儿期:是出生28天至3岁的时期,通过母亲的回顾,这个时期已经初见端倪。出生后在婴儿室即表现肢体活动多,更为活泼好动,活动范围大。如常将包布蹬掉,易激惹,过分哭吵,不安宁,行为不规则,很难培养按时排便和按时睡眠的习惯。到会爬时,常爬出围栏,经常从摇篮或床上翻出摔倒,到学步时更是不好好走,迫不急待地欲往前奔跑,不愿大人抱,不愿牵着走,喜欢摔打玩具,不愿常规玩法,喜欢在房间里来回跑动,常喧闹和捣蛋,在家翻箱倒柜,不爱清洁与整齐,干扰大人说话,不听大人的话,并且较易发生意外伤害,如易磕磕碰碰或摔伤。家长带着这种孩子感到特别累,学术界有时称这种儿童为“难弄型儿童”,据索马斯(Thomas)和切斯(Chess)等研究这类儿童大约占10%左右。有研究表明在3~4岁,占总数40%的儿童可能会被家庭或学校发现注意力有问题,但大部分常在3个月至半年内消失,只有48%的儿童继续持续下去。日后真正诊断为多动症的仅占5~10%。这些儿童都表现在与年龄发育不相当的活动过度与注意力不集中,症状的持续超出了应激或环境改变所引起的适应不良。湖北省中医院精神科肖代齐

二、学龄前期:指3~6岁的时期,这个时期是儿童多动症的初发期;《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指标》(第三版)(CCMD-3)与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都把发病年龄确定在7岁以前,但(CCMD-3)认为3岁即可起病,症状持续要6个月以上。

不少多动症儿童从3岁起与同龄正常儿童比较,干每件事都专注不够,告诉的事马上会忘掉,不能专心于谈话,看不进去书,在房里跑来跑去,不能静坐,动一些不该动的东西,常攀缘登高,不顾危险,爱发脾气、倔强、喧闹、好顶嘴、固执、招惹同伴、爱惹是生非、霸道,有攻击和破坏行为,对小动物残忍,参加集体活动困难,在上幼儿园和学前班时老师常不愿他们上台演出节目,他们情绪易波动,不愿睡午觉,晚上常常入睡困难,或遗尿等。

三、学龄期:从小学起(6~7岁)到青春期以前(女12岁,男13岁),这个时期是儿童多动症的症状最明显的时期。过去,对于儿童多动症的发病率,往往都是在这一时期统计出来的。

    多动症儿童这一时期,由于学习任务日益加重,他们注意时间较短暂和分心,于是学习困难程度也日渐加重,上课学不进去,做作业慢,经常完不成作业,常受家长责骂,受老师与社会嫌弃,受同学的排挤;他们耐受力差,忍受挫折力差,经常感到全身不适,心理上缺乏真正的快乐感,对刺激反应过强,与同伴相处困难,易于冲动,自我形象很差,在班上象个“小丑”。

    四、青春期:即女孩从11~12岁开始到17~18岁,男孩从13~14岁开始到18~20岁的时期,这个时期也称少年期或青春发育期。研究发现,近半数的儿童多动症会持续到这一时期。库非(Cuffe)曾用DSM-III-R标准调查7~9三个年级的学生,其患病率在1.51%,其中男生:2.62%,女生:0.54%。

    多动症到这一时期,症状更为突出的是注意集中困难。他们往往排除不了环境中的稀微视听刺激,譬如偶尔飞进教室的小虫子也要被他们追视良久,眼睛不住地观察天花板、黑板和书桌上的一小点斑迹,也易被室外的鸟声、脚步声、谈话声或打球声吸引住,写笔记、做作业显得草率,常词不达意,错字、漏字时有发生,常常追逐新生事物,而做事又不能善始善终。挨到年龄较大时,注意不集中的表现形式也有些变化。这时有的人也力求排除思维的干扰,可是往往无济于事。有的青少年与人交流时常心不在焉和心神不定,有的好像整天在做白日梦,思维在漂浮。有的人常述说脑子里冒出赶也赶不走的莫名其妙的想法或若干想法都同时出现在头脑里,于是他们害怕做动脑筋的事情。这些青年本来就有难以抗思维干扰的毛病,由于正处在青春的性发育期,对异性的兴趣也再所难免,于是思想更易混乱和焦虑不安,由于学习的深入,负担日渐繁重,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业积重难返,出现多门功课不及格是常有的事。

有的青少年为了排除干扰,他们学会边听音乐边学习的办法。其实有些音乐确实可使人心情安静,思维相对集中,这就是有些人愿意采用所谓亚集中方法学习,但会经常受到父母的责骂,说他们不用心学习。另有一部分青少年由于学习不良,人际交往不好,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是失败者,促使他们“上网”,他们通过网络游戏或聊天在虚拟空间世界以获得成功与快乐,这样可得到一种心理补偿与满足,这就易使他们成为一种网络依赖的毛病。但应注意十分严重的不下网者,呆在网吧十几个小时甚至数天者,据笔者观察,并非属于多动症,而很可能属于其他心理障碍或者就是一种精神病患者,这是值得注意的地方。

    青少年的多动表现形式,也不太像儿童时期了。他们在身体运动方面,似乎表现得有些目的,如特别爱打篮球,爱踢足球,爱长跑等,但他们常放弃了他们学习功课的主要目的,他们在进行运动时往往不顾作息时间,带有随意性的,往往是随叫随到的,常丢了主要任务去干次要事情。平时在教室里往往坐立不安,坐着时可见他们身体一部分无目的的运动,如将手指在桌子上敲打,拿着笔在手上转圈,腿在桌子下摆动,屁股在椅子上扭来扭去。做作业要不断起身或站着做,在较为宽松的场合里,他们往往不能约束自己,表现得多嘴多舌或插入同伴中与同伴挣抢活动。他们在交谈中往往有不假思索的冲动性语言,对刺激反应强烈,不易吸取失败的教训,对不愉快的刺激反映过度,以至常犯打人、骂人的错误,他们自己也容易兴奋,如不顾场合的,不适宜的大笑,或说话过头等。有的青年还会告诉你:“我听不进课,我心烦所以要走出教室,与人打闹等。

青少年时期的对立违抗与品行障碍方面,主要表现与父母之间的冲突增加,爱德华兹(Edwards)发现,多动症与对立违抗组比对照组更多表现出亲子冲突、愤怒情绪,更多负性情感,相互使用更多的攻击性。青少年经常表现出不服从管教,甚至引起家庭暴力,还常与父母的不满和抱怨心情有密切关系。早期伴有攻击、违抗的人,到青春期以后这些人易于发展为品行障碍、药物滥用、酗酒与青少年违法等。

五、成年期:成人多动症的概念是近10多年,经过前瞻性随访,回顾性调查与家系研究才得以提出的,又通过生物病理学方面的研究发现,多动症与其他精神病关系也很密切,大部分症状常持续至成人,一般认为成人多动症患病率为4.0%~4.7%。美国犹他州(Utah)大学武德(Wood) 1976年曾用史匹兹尔(Spitzer)研究用诊断标准(RCD)和简明康纳尔(Conners)家长用症状评定量表对儿童期有轻微脑功能障碍(MBD)患者的研究发现,及至21~60岁的成人,仍有67%的人存在注意困难,坐立不安、情绪不稳定、易冲动,易发脾气等症状。武德(Wood)不仅提出了“成人多动症”而且认为是由儿童延续而来。此后DSM—III中将成人期仍存在多动症状者单独列为注意缺陷障碍一残留型(即ADD—R)。我国颜文伟曾对197例多动症随访15年,发现多动儿童成年后约70%仍或多或少遗留有当初的典型症状。默瑞斯(Merris)(1956),门克(Merlkes) (1967)也曾观察到一组轻微脑功能障碍儿童,到成人期患精神病和社会病态者较多。文得尔(Wender)用犹他(utah)标准回顾调查发现到21~45岁仍可出现分心,冲动,易激惹,酒精依赖,广泛焦虑等表现。索瑞(soren)等(2002)对208例(4-15岁首诊)儿童多动症追访10~30年,常见反社会人格、违法犯罪的比例明显高于普通人群。

成人多动症,这一概念首先意谓的是症状来自于儿童期且持续至成人,从内容上讲,仍是注意力缺陷、多动不安为特征。这类人在要求注意高度集中时出现的注意缺陷是多动症的特点,它反映了信息处理中的障碍,而注意缺陷,寻求刺激,必然会导致认知功能障碍,冲动任性,学业不佳,职业功能、社会功能受损害,同时心境恶劣,情绪不稳或易于激惹,意志常不坚定,经常改变主意。因处在成人阶段比儿童受约束为少,经济来源多了一些,更会导致酗酒与药物滥用。由于在人格形成的童年与青少年期的关键阶段均面临着不良影响,于是人格障碍的可能性再所难免,这类成人常与同事朋友的关系难以长久相处,参加集体活动有困难,常出现戏剧性的表现,常与人争斗,甚至违法,不能胜任有

规律的工作。其实,对于所谓症状已经缓解的人来说,如若仔细了解,还是可以发现一些轻微症状的,如没有耐心,不能久坐等。

 

小    结

不同年龄阶段的多动症有其自身特点,必须加以注意区分与认识。

婴幼儿时期:症状已初见端倪,既要充分认识,提高早期诊断率,又要掌握好诊断尺度,根据现有标准尽可能全面考虑,至于首发的年龄,CCMD-3把年龄界定在3岁左右。DSMIV把年龄界定于7岁以前。具体处理需要实践经验。

    学龄前期:此期因还未正式入学,常未引起注意,也不易主动就诊,但临床表现已能明确。注意不能集中、多动、与冲动任性已能与正常儿童的活泼区分开。

    学龄期:是多动症临床表现最明显的时期,因儿童已入学,常引起老师与家长的重视,就诊率也高。由于注意集中困难和多动,由此引发出一系列问题,如学习困难,情绪问题以及家庭、学校的矛盾等,小儿的自我形象也不好。

    青春期:有更为突出的注意集中困难,学习成绩下降成了主要矛盾。由于环境和青春发育期,情绪波动大,有更多的攻击违抗行为和家庭冲突,易于出现品行问题和青少年违法,积极治疗可以阻断继发问题的发生,阻止不良结局。

    成人期:上网进入虚拟世界去逃避现实世界,聊天或游戏以寻求快乐是一种逃避现实的办法,严重者即所谓网络依赖者。通过前瞻与回顾性研究,可以了解到本病来源于儿童时期;又由于多动症与成人精神病理之间的联系密切,它除带有儿童时期的原始症状外,还可能出现人格障碍,物质滥用,广泛焦虑与心境恶劣以及后来的社会功能损害。研究成人多动症不单可以认识多动症的发生与发展,还可说明对多动症的早期干预的必要性。

(肖代齐)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