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运用中医理论 巧治小儿抽动症(抽动—秽语综合征)

2019年07月03日 11673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近期在门诊连续接诊多例小儿抽动症的孩子,采用纯中医疗法处理,取得比较肯定的疗效。看到还有很多的孩子在不断地四处求医,走了很多弯路,于是想跟大家分享。为了给家长朋友释疑解惑,理顺相关的概念,结合个人临床体会谈谈本病的最佳诊治方案及患病期间的注意事项。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科杨东新

抽动症又称抽动—秽语综合征,孩子出现不自主的抽动,语言或行为障碍为表现的一系列症状,一般在学龄期发病,男孩较女孩为多,孩子突然出现程度不同的不随意运动,开始为频繁的眨眼、挤眉、吸鼻、吸嘴、张口、伸舌、点头等。随着病情发展,抽动逐渐出现多样化,如耸肩、扭颈、摇头、踢腿、甩手或四肢抽动等,经常在情绪紧张或焦虑时症状加重,入睡后症状消失。抽动常有多种,具有爆发性反复发声,清嗓子和呼噜声,个别的音节,字句不清,或不断口出秽语,性格较其他正常孩子急躁、任性和易怒。常伴有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或成绩下降。抽动症症状呈波动性、进行性、慢性过程。

抽动症从脏腑定位方面讲,其根在肝和脾,有些孩子先天肾寒。在五行上,脾属土,肝属木,“土虚则木摇”,血虚则生风”。多数小儿抽动症的孩子都有湿疹、过敏性鼻炎或遗尿的问题,这些是先天体质不足的表现,先天体质不足的孩子肾虚、脾虚,肾水不足则不足以荣木,肝火自然会旺,肝主筋,肝开窍于目,所以病症表现为眨眼和筋不能自主地抽动。春天对应肝对应木,春天风大,容易“外风引动内风”,所以小儿抽动在春季多发。另外,进一步来说,木(肝)生火(心),抽动症的孩子大都心火旺,心思重,按按心包经大都痛得很。《黄帝内经》病机第十三条说到:“诸热瞀瘛,皆属于火(心)”这里面的瘛,就是肢体肌肉抽动的意思,有一部分接触到的孩子的病确实是一个个都心火旺得很。以前我在新浪博客上也看到一位妈妈写的文章,是说她给孩子艾灸“瘈脉”,结果孩子很快不抽了,同时湿疹也治好了,这个“瘈”字在字典上查是通“瘛”的,所以应该是治疗抽动表证的效果很好的穴位,大家可以尝试一下。

小儿抽动症之所以长期治不好,就是因为有些中医学艺不精,只记得“祛风先活血”这句话,只针对表面症状本着活血化瘀的思路开药,可却忘记了孩子的体质摆在那里,已经无血可活,无血可化了。

小儿抽动症的发病机制在体质的基础之上还有情志原因,情志原因毫不夸张的说占80%,通过接触家长我有个感受,抽动症孩子的家长大多内向,敏感,多思多虑,容易焦虑或对孩子的期望值高,直接影响到孩子肝气不疏,心火重。更有像部分家长火暴脾气的,暴怒之下吼叫把孩子吓坏的。

抽动症的家长即使遇上神医,父母这方面不做出改变,解不开孩子的心结,照样还是不能把病治彻底了。现在小儿抽动症在重点小学多发,这意味着什么?我们的孩子太辛苦,太压抑了,小小的身板上背负了太多家长的愿望,小小年龄肝郁就很严重。心理和生理是相辅相成的,亲子教育的方向不对,孩子的心理问题就得不到解决,病痛就一日不能得到根除。

儿科名老中医刘弼臣从肺论治小儿抽动症。他发现很多孩子在呼吸道感染后或呼吸道感染时容易出现抽动症的表现,从中医五行辨证的角度看,肝属木,肺属金,肝主生发、肺主肃降,所谓金克木;感冒之后,肺功能受损,容易出现金不能克木,肝风上行不能制,从而引发头部抽动。

现在大家都知道脾胃是后天之本,都想要给孩子调理脾胃,可是如果孩子长期处于一个压抑惊恐的气氛中,他的脾胃如何能调好,我们成年人都有体会,一生气就不想吃饭,肚子胀的鼓鼓的,孩子也是一样的。中医讲五行相生相克,木克土,即肝克脾胃,肝气不舒的话就会压制脾胃的功能,同时由于肝气横逆,胃气就会不降,打嗝,反酸,头昏头痛。这种情况况下吃还不如不吃。

每一个抽动症孩子的发病可以说是一个机缘,一个让父母猛醒,重新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和健康理念的一个机缘,只有让你真正地感受到痛了,你才能下决心改变,一个普通的感冒发烧起不到这个作用。

个人觉得还是用推拿的方法给孩子做日常保健和治疗为好。

我体会的普通家长能操作的小儿抽动症治疗思路:

药物:推荐找辨证好、对本病中西医方面有充分认识的医生(不论他的职称、社会任职如何,首先要看他的医德与技术如何),就是要找对靠谱的医生。

食疗:饮食上遵循应季当地的原则。以补养后天之本脾胃为主,饮食甘淡,多喝粥,不贪凉。

心理:加强亲子关系,给孩子在心理上松绑,没有什么比孩子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更重要。健全的人格比100分和名校更重要,是孩子未来取得成功,获得幸福的真正法宝。说起来容易,要想做到首先要给自己心理松绑,自己修炼一个强大的内心。

日常保健:保证睡眠时间,躺下就是养肝,闭目就是养肝;患病期间千万让孩子远离电脑电视;身体保暖,注意护住孩子的肚腹腰背和肩胛脖颈。

小儿推拿手法(6岁以下的孩子):揉小天心5分钟,平肝清肺+小清天河水+补脾(有湿疹的清补,有积食的先清胃再补脾)+坚持捏脊(冬天减少频率,早起捏)。如合并其它疾病,请擅长推拿及中医辨证水平高的医生调整推拿方案。穴位(大一点的孩子):点揉风池穴和太冲穴以及行间穴去肝风肝郁+弹拨极泉穴打通心包经,一直弹拨到中指麻,点揉内关穴清心火安神+捣小天心安神镇惊+点揉三阴交穴滋养肝肾脾三经+太溪穴补肾,关于风池穴的重要性将另有博文阐述。

全身按摩:沾润肤露把孩子的全身经络摸遍,感受手下有不正常的硬结、条索、絮状物、痛点,用按揉或艾灸的方法把它们散开,这些都是影响孩子气血正常运行的罪魁。重点是颈肩处、大腿两侧和小腿内侧以及足底。脊柱上每个脊突下都要按一下看是否疼,疼的话艾灸至不疼。擅用热水袋,经常用热水袋给孩子敷后背督脉,从尾椎骨开始敷,每段敷大概5分钟,痒的话挠挠后敷至不痒然后上移,最后至大椎。受凉、腹泻时更要施此法。

艾灸:小儿抽动症的孩子可以给艾灸这三个部位:尺泽穴、曲池穴和手三里穴,清嗓子的、鼻炎的、晚上打呼噜以及腺样体肥大的也会有效。建议艾灸时买艾灸棒做,防止烫伤。

艾灸保健穴:神阙、脾腧、身柱、中脘、三阴交。每周3~5次,艾灸完一定要多喝温水。

复习“小儿抽动症”相关的中医理论:

1.抽动和筋有关,所以我们可以从筋而治,重点调筋:脚底下有个“地筋”最为重要重点揉;膝为“筋之府”,要经常跪走以养筋;胆经“阳陵泉”为“筋之会”多拨动以舒经;脊柱督脉上有个“筋缩“多用掌根揉以伸筋;膀胱经膝掴下有个“承筋”多用拳峰点按以散筋,脚底下有个“地筋”。理筋即是调肝。2.风池穴:可调节由风引起的众多疾病,点揉风池穴的时候最好闭上眼睛。

3.肾经上的“太溪”

4.曲泽穴,是心包经的合穴,属水,以水灭火,以水涵木,以缓解肝木过旺,最擅治疗肝风内动之症。

5.三焦经上的“中渚穴”和“支沟穴”我特别想对小儿抽动症家长说的一句话:这世上没有治不好的病,就看路子对不对,我们在遍访名医的同时也不要忘了: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医生!

行医杂记:

 2018-05-07  每当用中医药,纯中医药疗法控制患儿的症状,而没有任何的副作用,家长及小朋友均很开心,我更加开心,我学习的中医药知识得以运用,心中不断感叹中医药的神奇,感谢我们的前辈反这些经验流传下来,惠及更多的孩子!希望更多的孩子能够找对医生,找到靠谱的医生,让更多的孩子在求医的路上少走弯路......

未完待续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建议使用火狐或者谷歌浏览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