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养生浅谈中医里的“祛湿”法
2021年05月27日 8219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什么是湿气?
雨季窗户玻璃内侧凝结起的水雾模糊了视线,滴水的毛巾和湿滑的地板令人不悦,洗涤后还未晾干的衣被摸起来湿湿粘粘的……这些都是我们生活环境里能被直观感觉到的“湿”。健康的人体有着强大的适应能力,尽管身处潮湿环境会感觉不适,但它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
当各种原因导致机体调节机能减弱时,这些环境里的“湿气”,就会明显影响到我们,从而出现:食欲减退、腹部胀满、四肢、头部或身体沉重、身体某些位置偏下方的部位(如腹股沟、双足等处)潮湿、甚至肿胀、大便稀溏、舌苔厚腻等临床表现。这个外界环境中的湿气影响人体的致病过程就成为“外感湿气”。
事实上,“湿气”不仅可以外感,还会内生。在中医理论中,脾胃系统主要负责消化饮食,也参与水液代谢,当饮食不当或脾胃虚弱时,不仅会导致消化能力减弱,还会引起水液代谢障碍,从而导致“湿”从内生。
湿与痰有什么关系?
用锅烧水时,随着水温升高会产生蒸汽,类似于体内的湿气,弥漫无形。当蒸汽接触温度低一些的锅盖就会凝结成水珠,类似于过多的“湿”凝结在体内导致的体液蓄积产生水肿、积液等。如果这些凝结的液体在病理因素作用下变得浑浊、粘稠甚至结块,就形成了痰。而中医的“痰”不仅仅指咳嗽时咯出的粘稠半固体,也跟体内的各种结节、甚至肿瘤有着密切关联,由此衍生出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化痰散结”。
拔火罐可以祛湿吗?
学习了上述与“湿气”和“痰”相关的小知识后,我们就更容易理解:“湿气”通常是无形的,弥漫于体内或体表。拔火罐是利用负压原理,将不同材质的罐体吸附于皮肤表面的治疗方式。这种治疗的长处在于可以舒筋活络、活血化瘀,对于在体表的湿气有一定效果,如通过特定穴位如足三里、阴陵泉等的刺激,也能借助健运脾胃,间接起到祛湿作用。显然,火罐不是“抽湿机”,无法源源不断地把体内湿气清除,尽管在拔罐时有时能看到局部皮肤渗出少量小水珠,对于弥漫于体内的湿气而言仍是杯水车薪,不是祛湿的最佳选择。紫黑的罐印通常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拔罐力度过大时间过长,另一个则是体内有瘀血。
如何祛湿
自古以来,华夏先民们就以惊人的智慧创立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祛湿之法,尤以药物治疗和食疗功效卓著。其基本原理是因势利导:
◆ 在体表的湿气,通过发汗来解决;
◆ 在体内的湿气,轻一些的通过化湿、燥湿、利湿解决;
◆ 对于顽固的水饮,还可通过导泻、逐水等手段应对。
食材里的祛湿化痰小能手
在众多祛湿食材中,最广为人知的是赤小豆和薏苡仁,不少人都有用上述两味食材煲粥煮汤祛湿的习惯。但盲目滥用,往往疗效不佳。
生姜是一味常常被忽视的祛湿小能手,加在自制“祛湿汤”里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神奇效果,还能治受寒以后的腹痛呕吐。当然,上火的人群最好慎用,因为生姜较为温热。
喝过广式老火汤的人都知道,粤菜馆里以冬瓜为主材的汤常常都不去皮。不是因为大厨懒惰,而是他们深谙养生秘诀,冬瓜皮是利水渗湿的好药,连皮带肉放入汤里有助发挥更好功效。
另一个常被忽略的祛湿小能手是冬瓜子。以冬瓜子入药在我国有千年历史。如果下次家里买冬瓜做菜,记得留下冬瓜子晒干,在体内有湿或面部浮肿时取15-30g来煎水代茶喝,安全有效。
如今,身患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淋巴结长大、妇科良性包块、睾丸结节的人比比皆是。既然前文提到痰,还提到中医认为痰与身体的结节和包块密切相关。在此,王医生再向大家推荐两个化痰散结的食材。
首先是芋头。这种天南星科植物的块茎有着良好的化痰散结疗效,适当多吃一些芋头有助于缩小结节和包块,值得一试,根据自身消化能力,一次50-100g,蒸食或煮熟食用。
接下来是荔枝核,这种被人们普遍抛弃的“厨余垃圾”,也有着散结的功效,一次10g左右煎水服用,有助缩小包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