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会更好

2020年02月22日 8119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洪主任,洪主任,等一下,是我呀!”

匆匆走在门诊大厅的时候,我在后面急促的呼喊声中停下了脚步,回过头来,一位气喘吁吁的老大姐已站在面前。

“我是老徐的家属(老伴)啊!您还认识我吧!”。

老徐,我怎会忘记。

几个月前,我在门诊见到了前来咨询的老徐的老伴。老徐是晚期小细胞肺癌,检查资料上显示的多发骨转移,已是触目惊心,而且半个月前,仅是躺在床上的一次翻身,就有2处肋骨因此骨折。

“我们去了很多家医院,都说没法治了,能不能住在咱们这边,只要不让他疼就行”。

我迟疑了一下,最终还是答应了这个请求。每当此时,总在心里闪现念头,这样的患者尽管高危,但值得帮助。在晚期癌症的患者,癌痛往往如影相随,吞噬他们的躯体,同时也吞噬生存的希望。对于癌痛的治疗重要性等同于对癌症本身的治疗,然而真实世界中,存在着种种的不完美。

几天后,老徐躺在担架上出现在我的面前,瘦骨嶙峋,目光呆滞而涣散。很难想象,在肺癌治疗日新月异的时代,在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不断刷新数据的个体化治疗时代,老徐几乎没有经过任何治疗,甚至没有接受过任何规范的癌痛治疗,然后,奄奄一息地出现在我面前。

其实不奇怪,首先,老徐夫妇经济困难,家庭月收入不过三千元,再精准的治疗方案,都难以支撑下去;其次,辗转于各医院,得出了“这个病治不了”的结论,从此放弃希望。

老徐不知道,小细胞肺癌初治,化疗的有效率可以高达60-80%,每次化疗药物仅需担负百元;老徐也不知道,每月输注一次双膦酸盐类药物可以大大降低骨不良事件的发生,而仅需担负几十元。假设,老徐一开始就进行规范的癌痛治疗,或许生活质量就不会是现在的样子。

这些,本该不是什么难题,也是任何一个肿瘤科医生能够轻而易举解决的事情。也许正是因为如此,老徐孱弱的样子永远地刻在了我的记忆里。

之后,老徐的治疗有条不紊,完成了癌痛的滴定治疗、进行了营养的评估与干预、积极恢复因肝转移而沦陷掉的肝功能。半个月后,老徐居然能够拄着拐杖在楼道里走来走去了,并信心十足地找到我,要求接受进一步的化疗。

那段时间,对于老徐,是段灿烂的时光,有质量,有信心,有脸上的笑容,直至病情进展,老徐再次放弃治疗。

“洪主任,其实老徐走后,我一直想去谢谢您,”老大姐的话打断了我的回忆,“但是,您知道,要走进您的病房,现在对我来说太不容易了。。。”。

是啊,我曾一次次听到这句话,并一次次地深刻感受到,逝者已去,重新开启那段回忆,虽然共同走过的历程让彼此靠近,而触景生情时又难免黯然神伤。唯独期盼的是,未来某天,我们还能记得曾在正确的时刻做了正确的选择。


伸出双臂,轻抚在不断抽动的肩上,我轻声说,没关系,一切会好起来的。

是的,一切会更好的。


                                                                 于2018年12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