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吮手指
2018年07月19日 7529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一)什么叫吸吮手指,主要原因是什么?
吸吮是人类一种原始反射,处于性心理发育期的婴幼儿(0~1.5岁)约90%会将手指放到自己的口中吸吮,以满足口欲的需要。吸吮手指是指儿童自主或不自主反复吸吮拇指、食指的行为。0~4个月婴儿吸吮唇周碰到的物件,是正常生理反射,婴儿吸吮手指通常从3~4个月开始,7~8个月达高峰,而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退,如不消失则成为一种不良的行为习性。吸吮手指常在父母离去、疲劳、沮丧、思睡、饥饿时发生。孩子生病可加剧吸吮手指的行为,2岁以后吸吮手指的行为大都减轻。
据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理论,0~1岁的婴儿处于口唇期,吸吮手指可满足口欲,有利于性心理的发展。吸吮手指的婴儿比其他的婴儿更易接近、情绪积极而且适应能力强,气质类型多属易于抚育型和中间近易于抚育型,婴儿吸吮手指也是调节自身情绪的一种方式。
这种不良行为的形成,常是不适当的环境或不良教育方法所造成,比如喂养方法不当、孤独、生活枯燥,缺乏玩具等致使婴儿以吸吮手指为娱乐自己或满足饥饿时的一种形式。此时如受到成人有意或无意的鼓励,则此行为会加强。家长如果如临大敌,刻意和强行制止会强化儿童吮指。
(二)吸吮手指有哪些表现?
父母对吸吮手指动作常不在意,只有当严重到成为一个问题时方被注意。小儿除吸吮手指外,还有吸咬衣角、被单、玩具、橡皮奶头及其他物品等表现,并常伴有搓鼻、咬指甲、扯头发、扭动身体等动作。由于这种不良行为常遭到周围小朋友的讪笑,致使孩子感到害羞、焦虑。吸吮手指是造成出牙不齐、咬合不正的原因之一,偶尔可导致被吸手指角质增生、糜烂或畸形。
(三)出现吸吮手指后该怎么办?
一般来说,4岁前的吸吮手指属于儿童早期的正常行为,可自行消退,家长不必过分关注和干涉。预防的关键在于从小培养良好的生活及饮食习惯,注意正确的哺乳方法,要定时、定量喂饱。治疗要针对原因,如喂养方法不当所导致的,则应改正喂养方法,克服不良的喂养习惯,要做到定时、定量和饥饱有度。对环境过分孤寂的儿童,要创造条件改善环境,给予充足的适于该年龄的玩具。应经常爱抚、及时满足儿童情感需求,还可通过分散注意力等方式来缓解儿童吮指行为;当儿童不吸吮手指时,应及时表扬和鼓励。
4岁以后仍然吸吮手指,则会影响孩子的下颌发育,可能致牙列排列异常,甚至错颌畸形最终妨碍咀嚼功能,也会导致吞咽异常和言语缺陷,如孩子发“t ”和“d”音混肴。对较大儿童的顽固性吮手指行为,可采用行为治疗。较大孩子应该入托儿所或幼儿园,在集体生活中孩子容易忘记吸吮手指。为防止脏东西进入口中,要把指甲剪干净。有些家长会使用将手指涂上苦药、手臂绑夹板等方法,但往往没有明显的效果并且增加小儿的焦躁不安情绪,一般不要采用。吸吮手指造成的牙齿咬合不正需及时请牙科医生进行矫治。
(四)预防吸吮手指有哪些方法?
1、在小婴儿醒着的时候,总让他的手指有事做,比如摇小拨浪鼓、小摇铃等,也可抱孩子起来走动。在孩子刚要把手伸到嘴里时,把他的手指拿出来,逗引他看垂挂的玩具、听妈妈唱唱歌以转移他的注意力。
2、不要粗暴批评孩子吮手指,这样做会使孩子更加吮指,寻找安全感。
3、可以带稍大的孩子看牙医,让牙科医生给孩子讲述吸吮手指的危害,让孩子自己改掉吮手指的习惯。
4、对在睡前要吮指的孩子,可以在睡前对他讲故事,一起看图画书,甚至可以推迟一点睡觉,让孩子感到疲倦最后睡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