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儿童心理障碍的临床表现

2018年04月19日 8975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儿童多动症

临床表现: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障碍(注意时间短不能持久,容易受外界影响分散,外人叫时不容易很快转移去做另外一件事情等),与环境不相宜的活动过度(即一天到晚动过不停)和冲动(如容易急躁,发脾气,行动鲁莽)为主要特征,并且常伴有学习困难、神经和精神的发育异常(如精细动作不协调等)和品行障碍(如打架斗殴和偷窃等)。在每个年龄阶段临床表现有所不同

学习技能障碍(学习困难)

指儿童在接受同样社会教育的条件下表现出学习技能的障碍,但不是由于智力低下、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视听觉障碍或情绪障碍所致,而是由于他们发育性的特殊阅读理解障碍、拼写障碍和特殊计算能力障碍之一或三者都同时存在,使其在智力方面虽然总智商正常(即IQ70以上),但智力结构有明显缺陷(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和精细动作协调力中的某一方面或几方面低于正常)。

临床表现:孩子平时不学习时候表现得聪明能干,但是在学习上表现为听、说、读、写、思考、拼读或数学计算等学习相关技能较同龄儿童弱,孩子不愿主动学习或一当学习就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常常学业成绩明显差于同龄儿童。


精神发育迟缓(智力低下)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语言简单或说话延迟,甚至走路也晚或不稳定,理解差,计算差、日常生活技能、交流技能和学习能力等方面都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智力测验可见智商低于70,而且社会适应能力低下。

孤独症(自闭症) 

临床表现有三大特征: 


(1)语言严重障碍(语言缺乏或简单、重复、模仿);

(2)社会交往严重障碍(几乎不与任何人语言交流和情感交流及相互游戏,双眼不对视他人、对别人指令不理睬等);

(3)兴趣范围狭窄及刻板行为(活动单调,常在屋子里跑来跑去、旋转自身或物体、拍手、弹手指、长时间地玩耍砖头、塑料袋等、重复整齐摆放玩具等);多数在2岁前语言和交往基本正常,2岁后(30-36月)后出现倒退;

抽动障碍

临床表现:身体某部位肌肉或某些肌群突然的、快速的、不自主的、反复的收缩运动(如眨眼、歪嘴、皱鼻、皱额、摇头、耸肩、干咳、出大气、跺脚、走路回旋、下蹲、发声抽动等),常可伴情绪障碍、强迫症状或注意力不集中等。按临床特征及病程分为短暂性抽动障碍(单一或多部位运动抽动,病程小于一年),慢性抽动障碍(少于3组肌肉以内的运动抽动、或发声抽动,但是两者不同时发生,病程大于一年)和抽动-秽语综合征(又称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孩子不由自主地一边抽动还一边说怪话或骂人语言)。


作者: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与心理健康中心  魏华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