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阴寒盛,扶阳避寒疾病防

2021年12月22日 8050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岁末年底,天寒地冻,北风呼啸,冬至到来。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古人云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冬至过后各地都进入最寒冷的阶段,自然界呈现出严寒凝野,朔风凛冽,阳气潜藏,阴气盛极,草木凋零的景象,蛰虫开始伏藏,用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为来春生机勃发作好准备

一、冬至节气致病特点。

冬至之后进入三九,三九是天气最冷、地面积蓄热量最少的日子,所以也有冷在三九的说法。应对寒冷气候,健康人身体自我调节模式会发生相应改变,如睡眠时间会有所延长,睡眠质量会相应提高;由于寒战或哆嗦都会激发身体热量消耗,故而胃口会适当增加,喜食热量高的食物;与其他节气相比,安静状态下更容易出现手足冷;寒冷会减弱胃肠道蠕动,人体会相应出现排便时间延长,排便次数减少;冬日不汗出或汗出减少,则更容易出现尿频或小便清长……

但是,对于年老体弱的人群来讲,寒邪易痹阻筋脉,使行动迟缓或关节肌肉活动受限,如脑梗后遗症患者肢体活动不利症状会更加严重;帕金森病患者更容易出现躯干或肢体僵硬,动作迟缓;慢性腰腿痛患者更容易出现关节痛或活动受限等。寒邪伤及脾胃阳气,则引发便秘、纳差、腹痛等胃肠道功能紊乱症状,如老年人更容易在冬至前后出现纳差少食,少食兼活动减少则继发便秘,排便不畅则饮食不进甚至继发腹痛,如此形成恶性循环。寒主收引,使血管收缩,血压上升,四肢末梢循环障碍,甚至重要血管血脉痹阻,则血压控制不良,心脑血管疾病好发;寒邪伤肺,使肺宣发肃降的功能受损,从而继发咳痰喘哮等,慢阻肺、哮喘、支扩、肺炎等疾病高发……

二、冬至节气养生建议。

1、筋脉痹阻者宜养阴扶阳。筋脉痹阻肢体活动不利者,应于冬至节气前后养阴扶阳,饮食方面宜增加肉蛋奶的摄入,给机体提供充足的能量和热量;主动扶阳通过晒太阳、太极拳、八段锦等方式改善行迟症状;被动扶阳可通过足浴、推拿、艾灸等方式减轻筋脉痹阻状态;此外起居活动动作宜缓,循序渐进,做到身心协调统一,反之则易损伤筋骨肌肉。症情严重者可通过中医中药养阴扶阳,改善痹证相关症状。

2、脾胃虚弱者宜温脾和胃。脾胃虚弱者遇寒冷刺激,最易引发胃痛、腹痛、便秘、泄泻、恶心纳差等消化道症状。故而冬至节气前后应注意扶助脾胃阳气,切忌暴饮暴食损伤脾胃,饮食宜温,一指有温度的食物,如温水、常温的食品、非冰镇食品,一指性质温热的食物,如牛羊肉,各种煲汤、砂锅等,脾胃虚弱者可多食含生姜、干姜、桂皮、高良姜、咖喱等芳香温脾调料的膳食,使脾胃温和,减少虚寒内因引起的痉挛性胃肠功能紊乱。

3、血脉痹阻者忌晚睡及情志刺激。血脉痹阻者具体指血管调节功能不良人群及微循环障碍人群。研究发现,长期睡眠不足是血压波动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也使得熬夜人群患各类突发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大大增加;而现代社会,由于生活紧张、竞争激烈,人群中的焦虑、抑郁、紧张、恐惧情绪蔓延,不良情绪可引起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发生功能改变,增加了患高血压等心身疾病的可能性。故而,冬至节气前后,此类人群除了必要的防寒保暖,避免晚睡和情志刺激也非常重要。

4、呼吸道敏感人群慎避风寒。天气通于肺,呼吸道与皮肤是人体接触自然界的第一道屏障,冬至前后,寒冷刺激,可诱发多种呼吸道疾病。此类人群肺气不足,卫表的防护能力减弱,故而养生避风寒尤为重要。如何避风寒?年老肺气弱者早晚期间尽量减少外出,使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呼吸道敏感人群外出时尽量带好口罩、帽子、围巾等,减少直面风寒的机会;于室内则增加呼吸道粘膜的冷适应,建议过敏性鼻炎、慢性咳嗽等人群养成冷水洗手、洗脸、洗鼻的习惯,如此以减少呼吸道对气温变化的敏感性。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