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间服用降糖药效果不一样!这个时间点要注意
2017年06月21日 10380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不同时间服药降糖效果也不一样
凌晨服药目的是降低空腹高血糖。有些病人,睡前至凌晨三四点钟血糖控制较好,自4点后血糖升高,到六七点时进入高峰,血糖可达10毫摩尔/升左右,称“黎明现象”。此时的高血糖显然与晚餐进食过多或降糖药用量不足无关,而与机体在午夜分泌较多的生长激素和皮质醇有关。睡前用胰岛素过量,也可引起凌晨高血糖,称“苏木杰效应”。
鉴别的方法是凌晨3点测一次血糖,低于4毫摩尔/升为胰岛素过量,高于4毫摩尔/升为黎明现象。黎明现象的预防可以服用赛庚定4—8毫克,或东莨菪碱5毫克,或芬氟拉明20毫克,睡前服1次。同时,早餐前降糖药提前在6点服,早餐也随之提前到6点半到7点之间。
餐前半小时服用目的是将降糖药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时间,与餐后血糖升高的时间同步,从而使降糖药发挥较大效果。需餐前服用的中短效磺脲类降糖药有格列喹酮、美比达、迪沙片、格列本脲、消渴丸等。植物胰岛素(苦瓜多肽、月见草种子等)也需要在餐前30分钟服用。
长效的格列美脲、瑞易宁等可随意。有的说明书中说格列本脲可饭后服,这是错误的,经研究,格列本脲饭前吃1片等于饭后吃3片的疗效。

餐时服药诺和龙、优泌乐是刺激胰岛素分泌的降糖药。胰岛素分泌时间与血糖升高时间同步,故不用提前,在进餐时服用即可,此药义称餐时降糖药。服药必吃饭,若服药后不吃饭,易发生低血糖。阿卡波糖、倍欣属糖苷酶抑制剂,可延缓淀粉分解为葡萄糖,并使葡萄糖吸收减慢,主要用于降低餐后高血糖,应餐时服用。若不进食,则无降糖作用。
餐中服药目的是减轻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二甲双胍、迪化糖锭、格华止、美迪康服用后可引起恶心、呕吐、厌食、胀气等症状,若在餐中或餐后服可减轻副作用。
餐后服药也是为了减轻药物对胃肠的刺激,只是不如餐中服药效果好,但是方便。凡是不受进食影响疗效的药物均可餐后服,如胰岛素增敏药文迪雅、艾丁、瑞彤和双胍类药等。
服用降糖药要注意什么?
1、对药物的“副作用”的认识
药物说明书上“药物副作用”一栏中会写出许许多多的副作用,这是实事求是的作法,告诉大家要细心观察,有问题及早找医生诊治。但某个药物的副作用是在极少数人中出现,症状很轻,对身体影响不大,才能批准在医疗市场上市。所以,尽管说明书上写着很多的副作用,大可不必担心,而那些标榜“无副作用”的药物,反倒不可相信。
2、熟悉药物名称
每种药至少有两个名字,药名和商品名,有的还有一个化学名。药名只有一个,是世界统一的,但不同厂家生产同一种药可起不同的商品名。
3、用降糖药要了解药物禁忌
如果排泄某种药物的脏器有障碍,这种药就不能用,否则会引起药物在体内的蓄积,降糖药蓄积可以造成低血糖,肾功能不全者用苯乙双胍(降糖灵)产生的乳酸排不出去会引起乳酸性酸中毒。所以,当第一次看病的时候,首先要检查肾功能和肝功能,保证用药的安全。
4、进食量准确
生活有规律是调整降糖药的前提。没有患糖尿病的人,自身分泌的胰岛素可以随着进食量的大小引起血糖的高低来分泌,使血糖在正常范围内波动,糖尿病患者则不行。外源注射胰岛素的剂量和口服降糖药的剂量是在科学饮食、运动和正常的生活工作的基础上摸索出来的,摸索出来的降糖药剂量不会随着血糖波动而变化,所以进食量准确,生活有规律是调整降糖药的前提。
5、不吃饭不用降糖药
有人因某些原因吃不下饭或不吃饭,总认为药是治病的不能不吃,但如果吃了降糖药不吃饭或吃的量不够,易发生低血糖,所以当主食吃的量不够应减少降糖药的剂量,主食的量恢复以后再恢复原降糖药的剂量。

6、降糖药应从小剂量开始使用
任何降糖药的使用一定要从小剂量开始,第一次为“投石问路”,经过一段时间药物的积累作用达到最终稳定结果后,根据血糖监测的情况进行调整,逐渐增加药物剂量,直至把血糖控制到理想程度。此时的药物剂量可在一段长时间内不再改变,血糖偶尔高不要轻易增加降糖药的剂量,要寻找原因,针对原因解决问题。
7、调整口服降糖药的周期
任何药物都有它的作用高峰时间和作用消失时间,我们把药物作用减少到一半的时间叫做“半衰期”,5个半衰期后可认为药物基本排出体外,长期用药,还有药物的积累效应。临床上发现,用口服降糖药或调整口服降糖药,第一周血糖变化不明显,第二周逐渐下降,第三周末血糖降到一定程度不再下降,可认为是该药量的最终结果,故调整口服降糖药需每3-4周调一次。
8、有依据的调整降糖药物使用
血糖未控制好的原因很复杂,包括吃饭的时间、摄入量、食物种类,进餐次数,运动的时间、方式、程度、降糖药的种类,联合用药的搭配、药物剂量、近期的特殊情况是否对血糖有影响等多种因素。要把具体问题找出来才能提出正确的治疗方案。
糖尿病监测记录做的越详细就越能体现疾病的真实状况,治疗才能有的放矢,只偶尔做做监测或不做监测是对自己不负责任,认真科学地对待疾病,才是对自己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