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患者的胆囊变化01

2020年07月19日 8618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1、肝脏与胆囊的关系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器官,在人体生理机能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除了分泌胆汁、储藏动物脂肪、淀粉,调节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新陈代谢的作用外,肝脏还担负着解毒、造血、凝血、产生蛋白等对人体运转非常重要的作用。胆囊的位置与肝脏十分密切,相应的功能关联也十分密切、相互支持。胆囊位于肝脏的下面,超声检查中通常透过肝脏观察胆囊。正常情况下,空腹状态的胆囊长约6-8cm,宽约3-5cm,其内容量月为50-60ml。胆囊通常作用为连接左右肝管,收集肝脏产生的胆汁,胆囊的具体功能包括:(1)储存胆汁。(2)浓缩胆汁。(3)分泌粘液。(4)胆囊收缩排空,一般来说,进食半小时后胆囊内的胆汁即会排空。胆囊相关疾病在临床上比较常见。比如急、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胆囊占位等等。除此之外,由于胆囊和肝脏的密切关系,肝脏相关疾病也会波及胆囊,在胆囊图像上产生相关症状。有研究表明,肝硬化最常见的症状为胆囊壁增厚,并且不同的胆囊壁厚度预示着肝脏疾病不同的发展状况。
2、肝硬化患者胆囊变化
肝硬化不仅涉及肝脏的病理变化,而且会累及全身其他脏器,胆囊和肝脏相邻,肝脏分泌的胆汁在胆囊内贮存,与胆囊关系密切,所以在临床上很容易被肝硬化所累及。肝硬化患者胆囊受累的表现一般表现为胆囊壁增厚,虽然胆囊自身疾病与胆外疾病均可引起胆囊壁增厚,但是两者还是有很明显的不同之处。胆外疾病多见于肝硬化、病毒性肝炎、慢性心力衰竭、慢性肾衰竭等,但肝硬化引起的胆囊壁增厚有其区别与其他病因引起的胆囊壁增厚表现。肝硬化时机体代谢发生紊乱,消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异常表现比较明显,可致全身很多其他的器官发生继发性改变,胆囊的改变表现的最为明显。肝硬化患者常常发生胆囊壁水肿增厚,特别是伴腹腔积液者胆囊壁甚至呈“双轨”征。有资料显示,一般住院患者胆囊壁增厚的发生率为3.5%,而肝硬化患者合并胆囊壁增厚的发生率与之比较明显增高,有人统计肝硬化患者中87.8%有不同程度的B超所见的胆囊壁增厚。
3、硬化患者胆囊壁增厚的原因有以下几种说法:
3.1肝硬化门脉高压胆囊壁微循环障碍:肝脏的血供主要来自于肝门静脉,肝门静脉提供了流入肝脏血流的75%的血液量,其余的25%入肝血流来自肝动脉。肝硬化使肝脏破坏,产生的再生小结节破坏了原有肝小叶的正常结构,压迫周围的门静脉及肝静脉小分支从而出现血管闭塞、纤维组织增生收缩的现象,更有甚者还出现血管扭曲闭塞、肝内循环障碍,甚至改变肝功能和肝门静脉小分支间的吻合。门静脉压力升高即产生门静脉高压。胆囊壁静脉是门静脉的一支重要属支,在门静脉高压时胆囊壁静脉也会由于压力过高产生曲张等变化。
3.2腹水:肝硬化患者腹水是一种常见的现象。胆囊位于肝脏的下面,腹水对胆囊的浸泡作用是很明显的,胆囊壁因此增厚。腹水多时甚至胆囊壁增厚甚至呈现出“双边”征的现象。所谓“双边”征,即指在胆囊壁两条强回声光带之间有一个低回声带,此时胆囊壁多呈重度增厚。
本文引自:初旭,超声测量胆囊壁厚度在乙肝肝硬化患者肝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