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按压3分钟,解决面部的斑斑点点,简单又实用
2017年09月27日 17320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雀斑、黄褐斑,是困扰爱美人士的难题。今天,小编带来简单又实用的耳穴埋豆按压法,每天只需3分钟,就可以改善面部斑点!还再等什么,快快行动起来吧~~
雀斑多发于面部,特别是鼻梁部和眼睑下,为淡褐色至黄褐色针尖至米粒大小圆形或类圆形斑点,密集分布但互不融合,多数呈对称性。
雀斑女性居多。多在4~5岁开始发生,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多,青春期最明显,之后一般不再增加,老年逐渐减少。日晒、X线、紫外线的照射可促发并使其加重。
雀斑取穴
神门:在三角窝区,三角窝后1/3的上部。
肾:在耳甲区,对耳轮下脚下方后部。
大肠:在耳甲区,耳轮脚及部分耳轮与AB线之间的前1/3处。
肺:在耳甲区,心、气管区周周围处。
内分泌:在耳甲区,屏间切迹内,耳甲腔底部。
面颊:在耳垂区,耳垂正面眼区与内耳区之间。
1、选取油菜籽、小米、莱菔子、王不留行籽等,以王不留行籽为最好。王不留行籽是一种中药,具有行血通经、催生下乳、消肿敛疮之功效,但在这里主要是起对耳穴的机械压迫作用,可用小米代替。
2、准备胶布、镊子或止血钳。将备用胶布剪成0.7厘米X0.7厘米大小的方块,把一粒王不留行籽贴附在胶布中央。或者可以购买已制作好的耳豆板。
3、镊子或止血钳夹住耳豆胶布的外缘,贴敷在选用的耳穴上。
4、每日自行按压3~5次,每次每穴按压30~60秒,3~5日更换1次,双耳交替。
【注意】
在治疗期间尽量避免日光照射。
黄褐斑是在颧部、两颊、鼻、前额等处出现黄褐色、淡褐色或咖啡色斑,边界较清,形状不规则。最初为多发性,渐渐融合成片,对称分布。面部无鳞屑,无其他不适。黄褐斑,俗称“妊娠斑”“蝴蝶斑”,多见于怀孕、人工流产及分娩后的女性。一般认为与雌激素代谢失调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有关,另外还与日晒、化妆品和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避孕药)及某些慢性病有关。
黄褐斑取穴
内生殖器:在三角窝区,三角窝前1/3的下部。
肾:在耳甲区,对耳轮下脚下方后部。
肝:在耳甲区,耳甲艇的后下部。
脾:在耳甲区,BD线下方耳甲腔的后上部。
肺:在耳甲区,心、气管区周周围处。
内分泌:在耳甲区,屏间切迹内,耳甲腔底部。
面颊:在耳垂区,耳垂正面眼区与内耳区之间。
【操作】
同雀斑操作。
【注意】
在治疗期间尽量避免日光昭射,停用引起本病的药物。
人体有病时,往往会在耳廓的相应穴区内出现反应。直接刺激这些反应点,才会获得较好的效果。但临床上使用耳穴时,不能只根据所规定的部位,还要进一步在此部位内探查出反应点的位置:用肉眼或借助放大镜,在自然光线下,观察耳廓各穴区有无变形、变色的征象,如脱屑、丘疹、硬结等。或用探棒或止血钳进行探压,出现痛点时即是反应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