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硬化闭塞症--概要篇
2019年02月27日 6462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概要篇
1. 什么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答:
动脉粥样硬化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 60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高达79.9%,70岁以上人群几乎100%。动脉硬化发展引起血管狭窄、血栓,造成肢体和内脏急性或慢性缺血,例如脑梗塞、心肌梗塞,发生在下肢的称为动脉硬化闭塞症。
2. 为什么我的腿出现怕冷、麻木、疼痛、溃烂长期治疗不见好转?
答:
下肢“冷麻痛烂”往往是下肢缺血的表现,很多病人患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长期不能得到确诊,辗转就医于骨科、神经科、康复理疗科,由于没有得到针对性治疗,所以病情常迁延不愈。
3. 我父亲足趾疼痛、破溃、感染,用了很长时间抗生素还不好转,为什么会这样?
答: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发展到后期可以出现足趾疼痛、破溃、感染,这是肢体严重缺血的后果。由于足部供血不足,局部组织修复能力很差,抗菌药物局部浓度也很低,感染控制效果较差。如果不结合血管外科相关治疗,如果不针对性改善下肢供血,其溃疡、感染很难治愈。
4. 我的脚烂了8个月,吃药打针、外科换药都不见效,为什么?
答:
引起下肢溃烂的原因很多,其中血管外科疾病占有很大比例,检查时需要区分“动脉性溃疡”和“静脉性溃疡”。如果不治疗血管病变,例如动脉硬化闭塞症,则下肢溃疡很难愈合。
5. 哪些人容易患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答:
容易患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病人有:(1)吸烟者;(2)高脂血症者;(3)高血压患者;(4)糖尿病患者;(5)脑梗塞患者;(6)冠心病患者;(7)50岁以上中老年人等等。
6. 今年单位体检,医生说我有动脉硬化,但是我没有症状,为什么?是否需治疗?
答:
动脉硬化是一个长期、慢性的发展过程。早期下肢动脉硬化没有症状,但需要治疗。主要是控制造成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控制饮食,适当运动,并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和调整血脂药物。
7. 为什么我走路一段时间会出现腿部胀痛、疲劳、疼痛,停下来休息一会就好了,再走路一段时间则又会出现?
答:
这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典型表现,称为“间歇性跛行”,是由于下肢缺血造成的。当间歇性跛行距离小于200-300米时需要酌情行血管手术(首选微创手术)。
8. 现在我的脚在夜里疼痛厉害,坐起来后就好些,有时整夜不能睡觉,为什么会这样?
答:
不运动时就出现下肢持续疼痛是下肢严重缺血的表现,在医学上称为“静息痛”。病人往往需要整夜坐着,非常痛苦,是病情恶化面临截肢风险的预兆。患者常在睡眠中痛醒,主要是足趾或足的前部剧烈疼痛,坐起来后由于心脏位置处于高位,下肢灌注压力增加,缺血暂时有所缓解。所以病人往往“抱膝而坐”。 “静息痛”,表明肢体严重缺血,有肢体坏死趋势。
9. 我长期腿痛,在骨科按照“腰腿痛”治疗无改善,是不是因为动脉硬化的原因?
答:很多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早期症状与腰腿痛相似,一般会先到骨科、神经科、康复科看病,多数患者直到病情加重才到血管外科就诊。现在血管专科医生较少,非血管专科医生对血管疾病不了解,大多数医院没有血管专科医生,多数医学生在校期间和实习期间也没有接触过血管疾病,这些原因导致目前国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不能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很多病人直到下肢缺血坏死才来血管外科就诊而不得不截肢。即便是美国,下肢间歇性跛行的病人知道需要首先到血管外科的病人也不到15%,
10. 我看过几家医院被诊断为脉管炎,看血管外科专科时被告知不是脉管炎而是动脉硬化,为什么?
答: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和动脉硬化闭塞症都属于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临床表现相似,脉管炎常影响中小动脉,动脉硬化闭塞症常影响大中动脉。国内外一致将45岁作为区分这两种疾病的年龄标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小于45岁,动脉硬化闭塞症常大于50岁。前者与吸烟和性别(男性)有关,后者与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吸烟等有关。另外非专科医师常常将涉及血管的病变统称为“脉管炎”。例如浅静脉炎、静脉血栓、糖尿病足等等。
11. 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病人哪些不得不截肢?
答:
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就医不及时,到血管外科就诊时往往已经是晚期,如果出现下面情况则只能截肢:1、坏疽伴严重感染 2、血管广泛闭塞,坏疽伴剧烈静息痛 3、药物无效或转流手术失败,而病情进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