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小儿脑瘫的康复训练方法

2018年08月27日 7284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小儿脑瘫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脑损伤或脑发育缺陷引起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因脑细胞变性、坏死或缺失,可导致脑瘫患儿出现视、听功能障碍,患儿动作节律及协调异常,不能准确完成动作,妨碍其对方向、距离、位置关系的认识。病情一旦得到确诊就要尽快进行康复训练,在此,脑瘫有不同的分型,其症状表现都不尽相同,因此,在对不类型的脑瘫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时,也有不同的侧重点。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赵海康

  痉挛性脑瘫

  痉挛型脑瘫,其发病率高达75%左右,是最常见的一种脑瘫类型,在康复训练过程中,我们要解决以下三大问题:

  1.放松僵硬的肌肉。

  2.避免痉挛体位的运动。

  3.预防畸形。

  具体训练手法如下:

  1、抑制上肢的内收内旋、拇指内收、握拳、屈肘、肩关节后撤,保持良好的体位和姿势,采用Bobath手技。

  其训练方法如下:

  ①拇指关键点控制训练。

  ②被动手指屈伸训练。

  ③上肢带关键点控制,双上肢外展外旋、上举。

  ④抱球姿势。

  ⑤Bobath球或滚筒上训练,仰卧其上促进全身伸展姿势。仰卧一侧并抱腿抑制头背曲,俯卧其上促进抬头和手支撑。

  ⑥拧毛巾式训练纠正内旋后伸。

  ⑦中线活动的促通。

  2、抑制下肢的内收交叉、屈膝屈髋、尖足、足内外翻。

  其训练方法如下:

  ①双下肢交互运动训练,对降低肌张力,抬腿跨步都有帮助,

  ②双下肢外展、外旋训练,纠正内收交叉,

  ③双侧内收肌的放松和按摩,

  ④骑跨于滚筒、花生球上或借助于髋关节外展训练椅,

  ⑤利用手法和内外翻矫正板纠正足内外翻,

  ⑥胭绳肌牵张训练。

  ⑦髂腰肌牵张训练,

  ⑧跟腱的牵拉训练及足背屈的维持训练,以纠正尖足,

  ⑨髋关节伸展训练以纠正屈髋,

  ⑩搭桥式练习,促进骨盆伸展和加强腰背肌

  3、关节活动度的改善训练和稳定性、协调性训练。

  ①各大关节的被动关节活动训练。

  ②对于严重的有踝阵挛或肌紧张的,可配合痉挛肌治疗仪治疗。

  ③手口眼和手足口协调性训练。

  ④双上肢支撑训练(既可促进手支撑和手指的伸展、抬头,也可促进髋关节伸展):训练床上被动支撑;楔型垫上训练;滚筒上训练。

  ⑤立位促通板训练以促进站立并加强下肢稳定性。

  ⑥年龄3周岁以上的可利用骑自行车、跑步机加强下肢训练。利用股四头肌训练仪既可增强下肢肌力,又可促进下肢分离运动的完善。

  ⑦利用娱乐体操,提高上肢侧举、上抬、外展的关节活动。

  ⑧手指训练可用捏取小食品、玩积木、叠纸、持笔描图、木钉盘训练等。

  4、增强体轴性旋转能力和体干的活动能力训练。

  ①体轴回旋模式(卧位、坐位、立位)。

  ②仰躺于滚筒上,利用滚筒的旋转性,使患儿双下肢、髋关节、躯干以及颈背部出现伸展姿势,也可以缓慢转动滚筒,使患儿重心左侧或右侧转移,反复操作,让患儿感觉重心的变化。

  ③翻身训练:反射式翻身;手部控制式翻身;腿部控制式翻身;头部控制式翻身。

  5、坐位及坐位平衡训练:坐位平衡取决于头部的位置,躯干肌负重能力,头躯干和肢体之间的协调能力。

  ①先进行坐位的保持训练。

  ②能独坐后进行前方、左右、后方平衡,重心转移、复原的感觉训练,可借助Bobath球、平衡板进行训练以增强训练难度。

  6、爬行训练。

  ①四爬位的保持。

  ②四点、三点、两点支撑负重平衡训练。

  ③训练爬行。

  7、跪位训练。

  ①扶物双膝跪训练。

  ②不扶物双膝跪。

  ③单腿跪训练。

  8、立位及立位平衡训练:坐位到立位;跪位到立位;单腿站立;下蹲起立训练;立位平衡训练。

  9、步行训练:步行需要有一定的平衡能力、重心转移能力以及主动屈髋屈膝及足背屈功能。

  独站完成后,可利用助行器、步行阶梯、平行杠练习行走,若有双下肢交叉可利用外展步行板进行训练。

  手足徐动型

  手足徐动型脑瘫的康复训练,这些患儿约占到全部脑瘫患者的15%左右,在康复训练中我们要做到以下两个方面的事:

  1.用手抓握动作训练以稳定不自主的动作。

  2.如果异常体位变化不定,按痉挛型的目标做。

  具体训练手法如下:

  1、对比较固定的异常姿势进行破坏:

  ①矫正患儿骨盆及下肢的不对称姿势:

  进行下肢的强制性屈曲(仰卧),以矫正骨盆及下肢的不对称性姿势:患儿仰卧,两侧下肢屈膝屈髋,训练者一手扶住一侧膝部,一手扶住后臀部,对体干的短缩进行牵拉并对骨盆的旋转姿势进行矫正。注意让骨盆向后下方回旋,尽可能减少腰部的过伸展和腰部肌肉的痉挛。患儿仰卧,两侧下肢屈膝屈髋,训练者身体紧贴患儿双足底,双手分别扶住患儿的骨盆和双下肢,让患儿的下半身向侧方旋转,改善骨盆的活动度。

  ②矫正患儿躯干的过伸展和上肢的异常姿势:

  患儿仰卧位抱球姿势,头下垫软枕,头控制于正中位;训练者在帮助患儿保持对称性姿势的情况下,训练患儿上抬头部,诱发出头部的翻正反应;训练者帮助患儿将双上肢交叉放在对侧肩上,采用这种姿势抑制伸肌的痉挛,逐渐让患儿学习自己控制该姿势,然后让患儿在放松的状态下保持训练姿势;训练者双手交叉握住患儿双手,使患儿一侧上肢在体前保持伸展,一侧上肢肘关节屈曲放在胸前。边保持该训练姿势边对患儿体干进行压迫,这样两侧姿势不断交替进行,以提高患儿体轴性旋转能力与头部的翻正反应能力;对患儿进行坐位对称性姿势保持训练、侧卧位对称性姿势训练及侧卧位睡眠。

  2、抬头训练及头颈部稳定性训练:

  ①俯卧位:在楔形垫、训练床上训练,既可促进抬头又可诱发手支撑。

  ②盘腿端坐位,训练者跪于患儿背后,一手托患儿下颌,以手放于患儿头顶部往下稍用力压,可加强头颈部稳定性。

  ③采用按摩手法按摩颈部两侧及后颈部。

  3、提高两上肢分离性、选择性的运动能力和两手的正常感觉,改善手功能:

  ①已出现抬头的患儿,可让其保持盘腿端坐位姿势,训练者用胸部抵在患儿后头部加压用力,使其颈肩稍前屈,这可提高颈立直及四肢中线位活动能力。

  ②对已能独坐的患儿,可固定一侧上肢,诱导另一侧上肢抓物或支撑,提高坐位平衡能力和上肢的分离运动。

  ③对出现手支撑的患儿,训练者可在肩部加压向下用力以加强上肢和肩部的稳定性。

  ④利用按摩球、算盘子训练两手的正常感觉,还可利用温度、软硬度不同的物体(如软毛刷、绒娃娃、沙等)进行感觉刺激训练。

  ⑤为防止身体躯干的短缩现象,让患儿将双上肢放在外旋上举的位置上。

  4、提高骨盆带及两下肢的稳定性,增强腰背肌力,建立平衡功能:

  ①搭桥式练习:先练双侧下肢支撑,稳定性加强后改为一侧下肢支撑。

  ②跪位平衡练习:训练者在患儿骨盆处固定并向中向下加压以加强骨盆带稳定性,先腿跪,稳定性加强后单腿跪位练习,另加强双下肢交互运动训练。

  ③扶站练习:对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处予以固定,可用立位促通板。

  ④利用平行杠、步行阶梯、助行器进行步行练习,条件是独站能完成和异常姿势已纠正。

  当然,对于下肢内收交叉、尖足的患儿,我们必须先纠正内收交叉和尖足,才能练习独站和行走。

  共济失调型

  共济失调型脑瘫的康复训练,这类脑瘫在临床上相对前两种的发病率不算高,约占总数的5%左右,在康复训练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有三个方面:

  1.改善跪位、站立位和行走时的平衡能力。

  2.稳定地站立和行走。

  3.控制不稳定的抖动,尤其是双手。

  具体训练手法如下:

  1、运动训练:

  据脑瘫病儿的临床分型不同,进行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包括粗大运动精细运动、平衡能力和协调性的训练。

  2、理学训练:

  脑瘫患儿进行理疗,如电针、肌兴奋治疗仪、水疗、冷热敷等。主要目的是调节功能,缓解痉挛,刺激低下的肌张力,促进循环,维持和扩大关节活动度,增加肌力,从而改善平衡和步态。

  3、使用矫形器具训练:

  在脑瘫患儿的训练中,支具的应用很重要,可使用足踝矫形支具,究竟选用何种矫形器,最好到专科医院请矫形师检查病人后再作决定。

  4、合并症的训练:

  合并癫痫者需控制癫痫的发作,并根据患儿情况矫治视觉、听觉、语言方面功能障碍,改善和发展认知功能。

  5、作业疗法和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

  作业疗法更侧重于上肢机能和日常生活动作的掌握及智能的提高,病儿通过作业疗法可获得动作能力,并可预防由运动机能发育障碍所致继发的感觉障碍和促进全身心的发育。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