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躯体不适要看心理科
2018年07月02日 10382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 储兴
在临床心理科,经常会看到一种“三多病人”,即看过很多医生、做过很多检查、吃过很多药,但病因不明,疗效不好,最后来到心理科。这时,病人问:“我身体难受,但其医生说我是心理问题,怎么可能?心理科怎么会看我的病?”
身体难受,但又找不到原因,会是心理疾病吗?其实,只要了解了症状与疾病之间的关系,那么也就知道了身体难受要看心理科的原因。
一、症状产生的原因:症状产生于疾病。在医学上,疾病分为大类,一类是“器质性疾病”(如感染、中毒、创伤、肿瘤、代谢异常、血管意外等);另一类是“功能性疾病”(如器官功能紊乱等)。前者有器官形态结构改变,通过检查、化验,能够发现异常指标,即有“客观依据”;而后者则只有器官功能失调,形态结构正常,检查、化验无异常或有异常但无临床意义,即缺乏“客观依据”。心理疾病就是最为常见的“功能性疾病”,由于缺少客观指标,于是人们对心理疾病的诊断难以理解,甚至怀疑是医生搞错了。
二、功能性疾病的形成机制:人体生理功能的发挥(如心脏泵血,胃肠消化吸收,肌肉关节运动等),既要有正常的器官形态结构,也需要脑神经对器官功能的正常调节。功能性疾病患者的器官形态虽然正常,但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大脑功能失调,而影响至内脏神经的正常调节功能。内脏神经分布于各个组织器官,当其功能紊乱时就会产生相应器官的症状,且与器质性疾病的症状相似,仅凭主观感觉难以区分,容易误认为是该器官出现了病变,所以就有了我们所看见的“三多病人”。
三、功能性疾病的躯体症状
功能性疾病可表现为两组症状:一组是心理症状,另一组是躯体症状。两组症状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同时并存。在重性心理疾病中,主要表现感知、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的异常,因此比较容易区分。但在轻性心理疾病中,躯体症状与心理症状同时存在,由于患者过于关注躯体症状,或认为情绪不好是由身体病痛引起,所以忽视了心理疾病的诊断。下面介绍几种常见心理疾病的躯体症状。
1.头痛:头痛有箍紧感或沉重感,常伴头昏、失眠、紧张、记忆力差和情绪波动。头痛与环境压力有关疼痛,也称“紧张性头痛”。常见于神经衰弱,焦虑症,躯体化障碍,抑郁症。
2.心悸:间歇或持续心悸、心慌,胸闷气促,症状在安静状态下明显,工作或运动时减轻或消失,常伴惊恐不安,患者无心脏病基础。常见于心脏神经症,焦虑症,抑郁症。
3.过度换气:自觉呼吸不畅,憋闷,不断过度张嘴深呼吸,导致过度换气,常伴紧张,甚至惊恐不安。转移注意力时,症状减轻或消失。见于呼吸系统功能紊乱,癔症。
4.呕吐:恶心、干呕或进食呕吐、嗳气,常伴紧张焦虑、抑郁、情绪波动或失眠。呕吐症状较单一,没有或很少有腹胀、腹痛。呕吐无规律,发生和停止较快。胃镜检查正常或有轻微炎症。常见于高位胃肠神经症,焦虑症。
5.肠道激惹:单一腹痛腹泻,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常伴紧张焦虑。症状反复,病程较长,无器质性病因。见于低位胃肠神经症,焦虑症。
6.膈肌痉挛:呃逆次数频繁,病人痛苦,严重影响生活。发作无规律,症状单一,常因精神刺激或躯体疾病治愈后发病,无器质性病因。见于膈肌功能紊乱。
7.尿频:尿意频繁,尿量不多,夜间尤为明显,影响睡眠,常伴紧张焦虑。尿液、尿路以及前列腺等检查无异常,转移注意力症状减轻。常见于泌尿系统功能紊乱,焦虑症。
8.躯体不适感:躯体多个部位,如头颈、肩项、腰背、脊柱与四肢的酸涨、痛麻、无力、蚁行感等,部位不定,范围不清,症状难以描述,可以影响到相关部位功能。常见于躯体化障碍,隐匿性抑郁症。
9.吞咽阻塞感:咽喉部如有异物感,吞之不下、吐之不出,但无吞咽梗阻,常伴情绪不安,易受暗示。转移注意则症状减轻。喉镜、食道镜检查无异常,常见于癔症,躯体化障碍。
10.温度异常感:胸口,或腹部,或肩背,或四肢等局部出现烧灼感,或寒冷感,但测量局部和全身体温正常。症状可单一出现,也可伴有局部麻木、疼痛、不适,或肢体无力等症状。常见于躯体化障碍,焦虑症。
必须强调的是,功能性疾病诊断的前提是排除器质性疾病。因此,首先,经相关检查没有发现器质性病因,或虽然某些指标异常,但缺乏特异性,不足以解释症状与器质性疾病有关。其次,患者的症状具有迁延起伏、变化多样,描述模糊不清等特征,且与个性偏差及社会心理因素有关。再三,针对功能性疾病的治疗,应该药物与心理治疗相结合,从改善大脑功能和完善人格,适应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入手,进行综合干预,才能取得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