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肌痉挛怎么办?——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
2020年06月30日 8633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咬肌痉挛表现为单侧颞部一块或多块咬肌短时间阵发性和不自主地抽搐或长时间持续性痉挛,发作从几秒钟到几分钟,停止后一切正常,严重者一天可发作数十次。可自发,亦可由咀嚼、发笑等自主闭口运动或下颌运动引起。严重时,甚至可咬碎裂牙齿以及引起下颌关节脱位。
发病率男女比例约为2:3,平均发病年龄约为30岁左右,病程较长,不具有家族遗传性。多为单侧,少双侧发病。
可根据张嘴或闭嘴费力分为两种:闭口型痉挛(咬肌和/或颞肌痉挛,痉挛发作时开口困难,多间断性发作);开口型痉挛(翼外肌痉挛,痉挛发作时闭口困难,可持续发作)。
诊断标准:①发作性、不自主的咀嚼肌收缩(小束状收缩),导致运动度明显减少;②咀嚼肌受累,下颌运动明显受限,并常伴有急性错牙合;③休息及功能活动时急性发作的疼痛;④肌电活动增加,可高于甚至明显高于静息位的肌电活动。
病因:
一、三叉神经运动支或神经核病变导致,包括①颅内三叉神经运动根受血管压迫导致,行显微血管减压术能治愈。②三叉神经运动核受损所致,例如脑干梗塞。③颞下窝处的三叉神经运动支受压迫导致。
二、深部结缔组织组织炎症导致:半面萎缩或患侧硬皮病时深部结缔组织病或深部炎症导致。困惑的是结缔组织病或炎症一般同时累及感觉神经,而咬肌痉挛患者面部感觉无异常,且有病人在血液检查时,无相关阳性指征。
诊断:咬肌痉挛的诊断是建立在病史、症状及肌电图检查上,需与颞下颌关节肌张力异常、面肌痉挛等疾病鉴别。
由于其原因为多相性,根据其病因,其治疗也多样化,包括口服药物,肌注肉毒素,外科手术等。药物一般为卡马西平、苯妥英钠等,一般均无效。肉毒素治疗,短期可以取得疗效,长期无效,且费用不菲。
咬肌痉挛排除继发因素,药物及肉毒素治疗多无效。颅内三叉神经运动根的血管压迫为原发性咬肌痉挛的重要病因,显微血管减压手术可以根治这一顽固性疾患。
疾病还需专业医生诊断治疗,中国科技大学附属安徽省立医院姜晓峰专家团队从事显微血管减压手术二十余年,并发症少,疗效满意,门诊时间:周一安徽省立医院南区专家门诊三楼,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政务区天鹅湖路1号;周五上午安徽省立医院总院专家门诊三楼,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庐江路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