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您看我脸上这颗“痣”是招财还是旺夫?
2018年10月21日 11004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以下故事中人物纯属虚构
如有雷同
算我抄你的
🔽🔽🔽
几天前,王大娘脸颊上突然长了个红色的疙瘩,甚是忐忑,寝食难安,担心脸上的风水出了岔子,于是找到某大师:大师,您看我脸上长得是啥?大师掐指一算:嗯!,这个应该不是青春痘喔!此疙瘩光滑略带红色,预示着您财运将至,这分明是一颗“招财痣”啊(这睁眼说瞎话的本事比我还厉害)。王大娘一听笑的前仆后继啊,赶紧把这红疙瘩盖严实了,生怕人发现了。可几天以后,王大娘感觉似有不妥,怎么财没来,疙瘩倒是越长越大了,于是在家人的劝说下赶紧到了医院就诊,王大娘:杨教授啊,您看我这个到底是不是“招财痣”啊?杨教授:大娘啊,招不招财我就不清楚了,但今天怕是要破点财了,来,您赶紧去划价缴费,等会去做个手术同时病理活检,下周一取结果。最后结果提示:考虑角化棘(ji)皮瘤。
此时此刻,王大娘的内心估计比丢了五百万还要凄惨,那这个“角化棘皮瘤”到底是什么呢?是肿瘤吗?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那还有多少一直被“冤枉”的“旺夫痣”、“福禄痣”……
且看我们这期科普
👇👇👇
面部常见皮肤肿瘤
角化棘皮瘤
我们先从王大娘脸上的角化棘皮瘤说起,来,先瞧一瞧,这就是王大娘脸上所谓的“招财痣”。
角化棘皮瘤,它是一种皮肤肿瘤,好发于暴露部位,最常表现为圆顶状结节,中央呈火山口样,常见于中老年人,在几周内可迅速增大,一般可在半年内可消退,但也有部分会持续一年以上。
那它是良性的吗?关于角化棘皮瘤到底归属良性、自发消退的肿瘤,还是具有较小转移可能的皮肤鳞状细胞癌的变异性,尚存在争议,因此治疗上还是建议手术切除。
日光性角化
日光性角化,有个很暴力的英文名称叫做AK(AK47,上世纪苏联最具代表性的轻武器),也叫做光化性角化,不管叫啥,顾名思义长期日光暴露是主要危险因素,好发于中老年人的暴光部位,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的红色或棕黄色干燥、鳞屑性红斑,而且皮疹周围常有其它光损害表现,如萎缩、色素改变和血管扩张。
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AK与鳞状细胞癌是同一病理过程的不同阶段,AK为早期阶段,0.1%-10%可发展为侵袭性鳞状细胞癌(SCC)。虽然大多数AK不能进展为SCC,但AK的存在是慢性日晒损伤的标志,因此SCC和基底细胞癌(BCC)的发展风险增加。
治疗方式:液氮冷冻、手术切除、外用药物(5-FU、咪喹莫特)、化学剥脱或者光动力治疗。
脂溢性角化
脂溢性角化,它也有个英文名叫做SK,常见于老年人,也叫作老年疣,但年轻人也不少见(不是叫老年疣,就只长在老年人身上),是常见的表皮肿瘤,表现为边界清楚、圆形或卵圆形病变,伴有暗淡、疣状表面和典型的粘附样外观,通常无症状。
一般无需治疗,如果是因为美观需求,可以考虑冷冻、激光等治疗。
恶性黑素瘤
绝对是曾经皮肤疾病里面的网红,《非诚2》里面孙红雷饰演的李香山,当时红遍了大江南北啊,不过也吓遍了五湖四海,据说看痣曾经占据了皮肤科门诊疾病的榜首,顺便还火了一把大街小巷算命看相的老头。得亏导演把这颗“痣”设计在脚背(一看都是没有医学背景的),要是设计在脸上或者臀部,这个画面实在不敢想象。
李香山临死之际说了这样一番话:我他妈太忙了,忙挣钱,忙喝酒,忙着闹感情危机,把大好时光全忙活过去了……我们又何尝不是呢?
黑素瘤,是一类起源于黑色素细胞的高度恶性肿瘤,在美国,它是男性中第六大常见癌症,女性中排名第六,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渐升高。虽然紫外线辐射引起黑素瘤的确切途径尚不完全清楚,但是紫外线是面部黑素瘤的重要诱发因素,一项旨在量化紫外线辐射引起的黑色素瘤全球人口归因分数(PAF)的研究估计,2012年有168,000例新的黑素瘤病例归因于紫外线照射过量,约占全球所有黑素瘤病例的76%,所以防晒有多么重要自然不言而喻,而且防晒要从娃娃做起,因为童年时期长期暴露在阳光下, 青春期五次或更多严重晒伤的病史使患黑素瘤的风险增加一倍以上(是不是很佩服小时候顶着烈日在小河沟里裸泳的你)。
因为黑素瘤恶性程度很高,所以早发现早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和挽救生命至关重要。它的早期征兆包括ABCDE(此标准不适于指甲上黑色素瘤):不对称(A)、边界不规则(B)、颜色不均一(C)、直径≥6mm(D)、上述ABCD情况进一步的进展(包括病变出现了炎症、出血、破溃),尤其是成年人,一定要引起重视,尽早就医。
其实,恐惧往往来源于对疾病的无知,所以大家完全没有必要“谈痣色变”,尽管存在大量常见痣(>50个)是皮肤黑素瘤的强烈危险因素,但大多数黑素瘤往往是新发的,2017年对38项研究进行的荟萃分析,包括20,000多名黑素瘤,发现只有29%黑素瘤与痣相关,其余的都是新发的。
鳞状细胞癌
皮肤鳞癌(SCC),是美国第二大常见的皮肤肿瘤,仅次于基底细胞癌,约占非黑色素瘤皮肤癌的20%。主要见于老年人, SCC具有多种临床表现,包括丘疹,斑块或结节,以及过度角化或溃疡性病变。可发生在皮肤任何部位,包括头部,颈部,躯干,四肢,口腔粘膜,甲周皮肤和肛门生殖器区域,但头颈部是最常见的(55%),其次为手和前臂(18%)。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什么发现?
对,皮肤鳞癌好发于曝光部位,皮肤SCC的主要危险因素是紫外线照射而且和电离辐射(之前的科普文章:这种“自拍”曾让爱迪生毛骨悚然)、免疫抑制(HIV感染、接受脏器移植)、慢性炎症(大约1%的皮肤癌在慢性发炎的皮肤中出现,其中约95%是SCC)、慢性砷暴露(长期饮用受污染水源或者职业性接触)、以及癌前病变(Bowen病、光化性唇炎等)有关。
原发性皮肤鳞状细胞癌(SCC)患者的总体预后良好,总体五年治愈率大于90%(但延误诊断或治疗不当可导致发病率增加或死亡),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冷冻治疗、电外科治疗、放射治疗以及光动力治疗,治疗方式的具体选择取决于临床医生的经验,预期治愈率,美容因素和患者意愿。
基底细胞癌
其实这也是一个网红病,没有印象吗?金刚狼啊,对头,就是那个一发脾气就挥着六把钢刀到处砍人的狼叔,也是深受其害,您想想作为一名演员长期在户外拍摄,长时间暴晒,所以患皮肤肿瘤或者其他皮肤疾病的风险就要比一般人高很多。
基底细胞癌(BCC),虽然绝大多数不转移,但具有很强的局部侵袭力,可破坏皮肤和周围结构。约70%的BCC发生于面部(为啥呢?不会的,自己抽,不是红包,是耳光),15%发生于躯干部,仅极少数发生于阴茎、女性外阴或肛周皮肤。
BCC主要分为三种类型:结节型、表浅型(见下图)和硬斑病样型。
结节型(大约占所有病例的60%):通常发生于面部,表现为粉红色或者肉色的丘疹,病变通常呈珍珠样或半透明状,丘疹内常见扩张的毛细血管,常可以见溃疡,所以可以叫做结节溃疡型BCC。
表浅型:常发生于躯干部位,轻度脱屑、非坚硬的斑疹、斑片或者斑块,颜色为淡红色到粉红色,,病变中心优势呈萎缩性外观,外周可能环绕有细小的半透明丘疹。有时会存在棕色或黑色点状色素沉着,容易与黑色素瘤相混淆。
硬斑病样:通常是光滑的、肉色的或者极淡红色的丘疹或斑块,常萎缩,触摸比较坚硬,边界不清,表现长类似于瘢痕或者其他部位的创伤,病变硬化类似于局限性硬皮病。
另外还存在其他的亚型,比如癜痕性基底细胞瘤、纤维上皮瘤、基底细胞癌综合征等。当然要想确诊及明确组织亚型,通常需要进行组织活检,一旦确诊以后,建议行手术切除,Mohs手术。
鼻型NK/T细胞淋巴瘤
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是一种侵袭性淋巴瘤,以前称之为“致死性中线肉芽肿”。好发于成人,平均年龄50岁左右,表现为中线部位的结节、斑块、溃疡,可有明显眶周肿胀。对于疑似病例一定要尽早评估明确诊断,因为肿瘤的侵袭性很强,如果不经治疗,生存期仅为数月,治疗后患者的预后主要与诊断时病变部位和分期有关。
以上只是列举了部分疾病
有些疾病确实不便展示给大家
因为小编自己都快看吐了
小编有话说
面部肿瘤表现多种多样,但很多疾病有一定的特征性,对于医生来说,一定要抓住重要的线索,同时注意特殊亚型和少见表现,必要时需活检明确诊断,对于患者来说,一定要科学认识疾病,尽早就医。
顺便啰嗦一句,其实以上这些疾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也就是正在拿着手机看科普的你们的父母这般年纪,所以多关注家里的老人,多爱他们,就像你现在爱自己的孩子一样,他们当时也是这样爱着你们的。
作者:李云 杨希川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医师简介:
杨希川,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皮肤科副主任。任中国医师协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皮肤病理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及疑难少见病研究组组长、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皮肤病理学组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委会毛发学组委员、重庆市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委员会常委、重庆市皮肤性病学专委会委员等,为《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实用皮肤病杂志》及《皮肤病与性病》杂志编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项。主编和参编专著11部,以第一和通信作者发表论文75篇,其中SCI收录16篇。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