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误诊误治的颈椎病

2018年12月22日 8370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颈心综合征

颈椎病引起的心脏症状、心电图改变称为颈心综合征。由于颈椎病和冠心病同是中老年的常见病,易被误诊为冠心病心绞痛。产生原因是颈椎病可引起C7~Tl的胸前神经内侧支和胸前神经外侧支受压,而引起假性心绞痛;或引起的前斜角肌痉挛,压迫臂丛神经,或斜方肌痉挛压迫脊神经后支时,可造成左侧肋间肌痉挛性疼痛,产生假性心绞痛。颈椎病压迫神经根可直接引起左侧胸大肌痉挛,造成假性心绞痛。颈椎关节骨质增生压迫刺激颈部交感神经,刺激冲动向下扩散,通过心下和心中交感支,产生内脏感觉反射,引起心绞痛。

临床特点

1、心前区为针刺样痛或胀痛,持续时间多在15分钟以上,有时可长达数小时。

2、硝酸盐类制剂不能终止颈源性假性心绞痛,心脏负荷试验心电图无明显改变,抗心律失常药亦难控制颈源性心律失常。

3、颈椎X线照片均有明显病理改变。

4、按颈椎病治疗后,随颈椎病的好转,心脏异常表现可获改善。

临床上遇到病因不甚明确的心律失常病人,伴有头晕、出汗,颈肩疼痛、酸麻等,或因头颈部转动易诱发,经正规抗心律失常效果不佳者,应想到颈椎病的可能,及时予X线摄片或CT检查,以明确诊断。

颈性高血压

颈椎病可引起血压升高或降低,以血压增高者较常见,称为颈性高血压。其发生可能与颈椎病所致椎-基底动脉供血失调和交感神经受刺激引起的功能紊乱有关。

临床特点

1、有颈椎病典型症状和体征,血压增高超过正常标准。

2、常同时伴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表现或颈心综合征。

3、颈椎病病程一般在l年以上。

4、降压药通常无效,治疗颈椎病后,血压常随之降至正常。

颈性晕厥

颈椎病可发生突然晕厥,称为颈性晕厥,易误诊为脑动脉硬化或小脑疾患等。晕厥原因是由于颈椎增生性改变压迫椎动脉引起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

临床特点

1、常有典型颈椎病史。

2、多在行走中突然扭头时身体失去支持力而猝倒在地,倒后由于颈部位置改变,可很快清醒过来,无后遗症。

3、常伴有反复发作的眩晕,其发生与颈部位置改变有关。

4、可有头痛、恶心、呕吐、出汗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拍颈椎照片可见肥大性颈椎病征象,椎动脉造影、TCD检查可显示椎-基底动脉狭窄情况。

颈性吞咽困难

颈椎病引起的吞咽困难又称颈性吞咽困难。其机理:

1、食管后壁受颈椎前缘骨赘直接压迫而引起狭窄痉挛。

2、颈椎病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导致食管痉挛或过度松弛。

3、骨刺形成过长引起食管周围软组织刺激反应。

4、骨刺位于相当于食管开口处水平,极易妨碍食管运动,即使骨刺也亦易产生症状。

临床特点

1、主要表现吞咽困难和食管异物感。

2、吞咽困难时轻时重、非进行性,常伴有程度不同的颈肩疼痛、上肢麻木等其他表现。

3、少数患者有吞咽疼痛、恶心、呕吐、声音嘶哑、干咳、胸闷等症状。

4、颈椎侧位片可见明显向前突出的骨赘等改变,食管钡餐检查可观察到狭窄部位,CT可清楚显示颈椎前缘增生情况及食管受压程度。

5、激素、抗炎药(如消炎痛)等治疗后可缓解,但易复发。

颈源性头痛

由颈枕部或(及)肩部组织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病损所致的以同侧头痛为主的一组综合征称为颈源性头痛。病理机制:

1、从颈枕部穿刺出的C1、C2及C3神经后支及其分支分布于相应同侧头部。

2、颈部的C1、C2及C3神经及其分支与某些支配头面部的神经节或神经核发生联系或汇聚。头痛起于颈枕部或(及)肩部单个或多个组织结构的异常,造成局部神经的器质性或功能性改变。

临床特点

1、颈源性头痛患者往往伴有颈枕部或(及)肩部症状,治疗颈椎病后,头痛可以缓解或消失。在诊治时大多简单地处理头痛,却忽略了颈枕部或(及)肩部症状,以致头痛缠绵。

2、颈性视力障碍

3、颈椎病可引起视力下降、眼胀痛、怕光、流泪、瞳孔不等大,甚至视野缩小、视力锐减,少数患者还可引起失明,称为颈性视力障碍。其原因可能与颈椎病造成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继发大脑枕叶视觉中枢缺血性病损有关。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