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服用抗甲状腺药物多长时间到院复查一次?

2018年01月26日 9026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一旦患甲状腺疾病,开始服用抗甲状腺药物,就需定期到医院复诊。对于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的患者,定期复查血常规、肝功能等指标,也是防范药物不良事件的重要措施。

抗甲状腺药物会引起过敏反应、白细胞/粒细胞减少症、肝功能损害、血管炎等等不良反应,其中任何一个都将是内科急症,因此一定要密切随访。


一旦出现甲亢症状,及时检查,早确诊,早治疗。
  

问题一:抗甲状腺药物是一种激素吗?  

答:抗甲状腺药物是抑制甲状腺激素合成的一类药物,本身不是激素。但是在用药过程中,由于其抑制了甲状腺激素的合成,甲亢患者的高代谢和高消耗会明显得到改善,以至于被误认为是激素。

问题二:甲亢治疗过程中,剂量需要调整吗?  

答:部分甲亢患者,由于缺乏甲亢知识或因为经济原因,在首次进行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再没有回到内分泌门诊复查——这是非常危险的。服用甲亢药物治疗的过程分为初治期、减量期及维持期:初治期药物剂量最大,而维持期仅以小剂量药物维持治疗。


甲亢的治疗应逐步减量,剂量一成不变容易造成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在减量期时,应至少每月监测甲状腺功能、肝功能和血常规1次,以便及时发现抗甲状腺药物的不良反应,并及时调整剂量。


  

问题三: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甲减是否属于治疗失误? 

答:甲亢药物治疗时出现甲减,一般是由于抗甲状腺药物剂量相对较大引起的,此时只需将甲亢药物及时减量,甲状腺功能就可以逐渐恢复,除非患者合并桥本甲状腺炎,此时除需停用抗甲状腺药物外,可能还需要加用左旋甲状腺素片维持正常甲状腺激素的水平。因此,甲亢药物治疗中出现甲减不属于治疗失误。
  

问题四:甲状腺功能指标都正常,就可以停药吗? 

答:有些患者服药2~3个月后自觉症状好转,或因每天多次服药带来不便,或担心药物的副作用,开始自行停药。其实甲亢患者的临床症状,如怕热、心悸、出汗等,通过抗甲状腺药物的治疗,2~4周即可缓解,甲亢指标也逐步恢复正常,但患者血中的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转阴的时间较临床缓解晚10个月左右,过早停药容易导致甲亢复发。因此一般建议在维持剂量阶段,服用1.5~2年后再停药。

问题五:为什么必须随访肝功能、血常规?  

答:在甲亢药物治疗过程中,大部分患者会按时检査甲状腺功能、血常规和肝功能。抗甲状腺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引起皮疹、肝功能损害和白细胞减少,尤其在开始治疗的3个月内。但是由于早期肝功能损害和白细胞减少没有任何症状,一旦发生严重的肝功能损害和粒细胞缺乏症是非常危险的。

对于甲亢复发者而言,即使原先服用抗甲状腺药物没有任何不良反应,再开始服药早期也可能会发生白细胞减少和肝功能损害,因此,同样需要监测肝功能和血常规。由此可见,在甲亢治疗过程中千万不要忽视肝功能和血常规的随访。


 

问题六:有的患者为什么在治疗过程中脖子越来越大?  

答:有些患者经药物治疗后,症状缓解但脖子却越来越大,这其实是甲状腺肿大加重,甚至伴有突眼加重,而这并不是甲亢本身加重的结果。在甲亢控制后,原本抑制的TSH升高,由于TSH能刺激甲状腺表面免疫相关抗原分子的异常表达,TSH升高可能加重甲状腺的肿大。出现这种情况,应尽快减少抗甲状腺药物剂量,并加用左旋甲状腺素片,使FT3、FT4、TSH尽快恢复到正常水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