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手抖怎么治疗—壹方祛颤汤

2019年09月05日 452人阅读

不知大家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一些双手总是无法稳定、一直轻微抖动的人?明明也不是帕金森,甚至很年轻,但就是一双手拿筷子夹菜,握笔写字,做细小活动时候手部无法自持,颤抖幅度明显,后续随病情逐步发展,出现头部轻微晃动,给当事人带来很大的困扰,甚至性格都变得孤僻了,关键是可怕的不是手抖,可怕的是这伴随一生的越来越严重的折磨,可怕的是精神崩塌!检查还检查不出来,这种情况是怎么回事呢?
这种情况一种常见的疾病,叫做特发性震颤,其病根多在于大脑及肝肾亏损,肝风内动。常听说特发性震颤是一种很可怕的疾病,生怕一患上它就患上了不治之症!其实当我们真正的了解其病的病理及发病机制后,你就会发现特发性震颤其实根本就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可怕,它只不过仅仅只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疾病而已,并非不治之症。
特发性震颤的症状是什么?
特发性震颤偶尔伴有语调和轻微步态异常。通常首先由上肢开始,主要影响上肢,也可以影响头、腿、躯干、发声和面部肌肉。表现为姿位性震颤,可同时含有运动性、意向性或静止性震颤成分。震颤可能在指向目的的运动中加重。频率为4~8Hz。起病时频率为8~12Hz,随着病程和年龄的增加,频率逐渐降低,幅度逐渐增加,如写字,夹菜,系鞋带,情绪激动,情绪紧张,疲劳的时手抖明显,通常喝酒后减轻,但是一般两到四个小时,酒精过后加重。患者经常去四处求医,但是检查后没有任何实际性器官病变,但就是痛苦不堪,真实性的难受。
因为笔者在诊所见过很多特发性震颤病人,其中有一些服用中药后效果作用特别显著,在这里我们以中医的观点看待一下特发性震颤这个疾病。
下面先介绍一味古方供大家参考:陈皮,半夏,茯苓,炒莱菔子,焦山楂,焦建曲,连翘,杜仲,川断,桑寄生,生龙骨(先煎),生牡蛎(先煎),远志,石菖蒲,金钗石斛,天冬,当归,太子参,麦冬,五味子,木香,甘草。
我们来看看方解:按患者久病脾虚,肝肾渐衰,阴液枯竭,不能濡养筋脉、肌肉,以致风从内生,肌肉震颤;脾气虚弱,不能摄津,出现流涎;运化无力,湿邪蕴结,故以健脾化痰为主,顾护后天,以生气血,荣四末,滋补肝肾,育阴熄风为辅,以生阴液,养清窍。加用杜仲、川断、桑寄生、五味子、天冬、当归、石斛等药以补肝肾、养精血;陈皮、半夏、茯苓、生龙牡、远志、石菖蒲等药以化痰安神。痰湿渐去,脾气渐复,若仍有阴液不足者,可再加枸杞子、山萸肉以增强滋阴熄风之功,诸药共用,切中病机,故能获良效。
在这笔者没写克数,因为中医是需要辨证治疗的,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这个方子,上方仅供参考,并不通用,需要对症的根据您的情况开出属于您身体的方子,这也就是中医上讲的万人一病,一人一方的道理。
下面咱们说说中医是怎么辨证特发性震颤这个疾病的
在咱们中医上讲,肝肾亏血是本病的病机,虚实夹杂之证。因为震颤病程较长属于进展性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而加重,以肢体震颤为主要表现。和老年人精血衰竭,肝肾不足,阴阳失衡有关。人中年以后,肾精逐渐亏虚,可能是身体先天不足,或者是劳欲伤及肾。肝与肾关系尤为密切,肾精亏耗较大,就不能滋养肝木,导致筋脉失濡,木燥生风,所以出现四肢震颤。肝肾同源,若肾虚则水不涵木,肝肾阴虚,导致筋脉失养,虚风内动,所以震颤就形成了。若是水不涵木,导致肝肾交亏,肾虚髓减,脑髓不充,导致出现下虚则高摇。若是中焦脾胃受损,则会痰湿内生,土不栽木,导致风木内动出现震颤,在治疗时应该既考虑病人体质的强弱,脏腑功能失常的程度,又结合病人职业、环境、气候和生活状态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根据震颤病情变化和轻重缓急,确定治疗法则,例如:壹方祛颤汤就是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不同病期辩证施治、随证加减,将“调和阴阳、熄风止颤”贯穿治疗始终,所以它治疗震颤是从病人整体出发,这样也能更快恢复。
温馨提示:此篇文章就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各位朋友有所帮助,如果你有什么类似的问题,可以评论在下方,我与你一起探讨。
本文由“壹方祛颤汤”医师客服发送,如有问题请联系微信:tyy1597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