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医“中土学说”探究肺癌的中医治疗思路
2021年05月21日 7980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肺癌为目前社会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占所有肿瘤之首,且还在呈持续上升趋势。中医药的辨证治疗是我国肿瘤的特色疗法,历代无数医家对肿瘤发生的病因病机、辩证论治、方药组合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究并积累了众多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在相关中医文献中中晚期肺癌的中医证治方药规律研究中“正虚”是肺癌发生、发展的病理基础;“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以虚为主”是中晚期肺癌的基本病机特点;扶正祛邪是中晚期肺癌患者主要治疗原则。本文通过“中土”理论探究了肺癌治疗的理论渊源,以期为临床应用该理论指导治疗肺癌提供思路。
1.“中土论”理论渊源
清代医家黄元御在《四圣心源·天人解·阴阳变化》中曰:“阴阳未判,一气混茫。气含阴阳,则有清浊,清则浮升,浊则沉降,自然之性也。升则为阳,降则为阴,阴阳异位,两仪分焉。清浊之间,是谓中气,中气者,阴阳升降之枢轴,所谓土也。……土合四象,是谓五行也。”上文描述了阴阳气机升降及中土的概念和它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和五行之“土”所在位置及“土”所起到的分配、枢轴、联络、支配、运转作用。结合中医学中“脾胃”、“守中”、“后天”、“运化”等观念强调了“中土”在中医学中的重要性。“土”位于四象中间,但不包含在四象循环周期内,临床如何正确理解“土”的含义,是正确理解四象与五行的关键。《周易参同契》中云:“日月为易,刚柔相当,土旺四季,罗络始终,青赤黑白,各居一方,皆秉中宫,戊己之功。”“土旺四季”论述因为有“土”,四季才可以周而复始,运行不息。土居中位,故谓“中土”。《素问·经脉别论》云:“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腑,腑精神明,留于四脏。气归于权衡,权衡以平,气口成寸,以决死生。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脾是水液运化的中枢,脾对津液的输布作用,如《素问·太阴阳明论》所说“为胃行其津液”,脾胃是通过经脉,一则将津液“以灌四旁”和全身,二则将津液“上输于肺”。这两个方面统属于脾的“散精”功能。当脾脏功能失调时,不能正常运化津液,津液运行失常,就会形成湿邪,“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这里强调了肺病形成与脾失运化功能失调的关系密切,也应证了肺部疾病从脾治的理论基础。
2.肺癌的发病原因探究
中医对肿瘤的认识散在于中医典籍中。《内经》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壮人无积,虚人有之”。《医案必读·积聚篇》云:“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诸病源候论·积聚篇》谓:“凡虚弱失调之人,多有积聚之病。”所有这些理论表述均明确指出了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与人体的正气强弱息息相关。《外证医案汇编》中云“正气虚则成岩…肺者,气之本。”正虚肺弱是肺癌发病的根本因素,肺癌多发生在老年人、慢性肺疾患者、长期吸烟者,此时正气不足,烟雾废气、六淫之邪乘虚入侵致病。现代医家认为肺癌发病往往是多种原因(正气内亏、风火热相搏、气滞血瘀、气痰瘀滞、寒凝成积)综合作用于人体而非单一病因的结果,但肺气虚弱、正气不足是发病进展的根本原因。正虚主要是肺虚,其次是脾肾虚弱。肺主气,司呼吸,肺的呼吸功能全靠脾肾之气推动。脾为生化之源,后天之本,土生金,脾气虚损不但导致肺失濡养,而且痰湿内生,“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肾主元气,为先天之本,肾司纳气,肺主呼吸,肾气虚损则元气亏乏,必然导致肺气虚弱,肺肾不足则水湿内聚,纳气失司。
3.调理脾土是中医治疗肺癌的重要思路
中医藏象学说认为脾胃为土,人食五谷经过脾胃的运化而生成的水谷精微,为人体“后天之本”。脾胃之气是生命所必需的。中医素来有“补脾胃,养五脏”的治疗法则。脾胃功能失调是人体产生疾病的根本,各种脏器功能的失调及病理产物的生成都与脾土功能失调密切相关。肺癌“痰”与“饮”表现突出。“痰”与“饮”既是肺癌的病理产物,又是疾病加重的因素。朱丹溪曾曰:“凡人身上中下,有块物者,多属痰证。”绝大多数患者表现为咳嗽咳痰、痰湿壅肺、气促气喘、胸闷乏力等症状,如患者素有痰饮、慢支或肺气肿等病史则症状更为显著。随着疾病的进展,痰饮日渐增多,痰湿壅盛闭塞肺气,引起呼吸困难,尤其是晚期患者伴有胸腔、心包腔积液,是为痰饮内聚,属于突出的难题。治疗肺癌运用化痰除饮法为重要法则。化痰除饮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还能减缓疾病进展。故调理脾土是肺癌治疗的基本原则和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巩丽,刘罡.从中医“中土学说”探究肺癌的中医治疗思路[J].四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