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儿童耳的发育

2020年09月22日 7837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小博士文件夹(学龄儿童耳的发育):
  耳包括位觉器和听觉器两部分,按部位可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外耳和中耳是声波的传导装置,内耳是位觉和听觉的感受器。
  耳廓:位于头部两侧,由弹性软骨为支架,表面覆盖皮肤,皮下组织少,血管表浅,血流缓慢,故易发生冻伤。
  外耳道:从外耳门到鼓膜的弯曲管道。外耳道软骨部的皮肤较薄,含有毛囊、皮脂腺和耵聍腺。由于皮下组织缺乏,因此当外耳道发生疖肿或其他炎症时,神经末梢受压迫较重而引起疼痛。耵聍腺分泌的粘稠液体称为耵聍,具有保护作用。如果耵聍积存过多而阻塞外耳道可影响听力。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儿科王新良
  鼓膜:为椭圆型半透明的薄膜,位于外耳道底。鼓膜的位置倾斜铲与外耳下壁约成45°,像电话器中的振膜,是一个压力承受装置。它具有较好的频率响应和较小的失真,而且与声波振动同始同终。
  中耳:包括鼓室和咽鼓管。鼓室是一个不规则的含气空腔,内有三块听小骨,借咽鼓管与鼻咽相通。若鼻咽部感染波及咽鼓管时可使咽鼓管阻塞,造成鼓室内外气压不平衡,称为卡他性中耳炎,并由此因耳道积液使听力下降;若不及时治疗会造成听骨粘连,亦可导致感音性耳聋。
  内耳:又称迷路,由半规管、前庭和耳蜗三部分组成,司感音、辨别方向及保持躯体平衡。孩子易患的某些传染病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等有可能损害耳蜗的功能,导致感音性耳聋;毒副作用较大的药物如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等也可对耳蜗造成损害,故应慎重使用。

摘自《儿童健康红宝书-学龄儿童篇》,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年,王新良主编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建议使用火狐或者谷歌浏览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