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 | 注册

端午与芳香化湿

2018年11月06日 7755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五月初五“端午节”又称“端阳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端午的“端”有开端和开始的意思,“午”有阳的意思,是十二地支之一,五行属火。因此,端午节蕴意炎热天气的开始,炎热蒸腾着湿浊之气,江南大部也正进入了梅雨季节,常常阴雨菲菲,连月不开,气候异常潮湿。对风湿病友来说要注意以下三点: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风湿免疫科范永升

首先,按照传统端午时节每家每户都会在门楣之上或者堂前插上一束艾叶和菖蒲。艾草,性温纯阳之性,避秽化湿,能通十二经;菖蒲,辛温,祛风散寒除湿、能通九窍。艾草、菖蒲二味中草药均气味芳香而持久,能够祛湿醒神避秽;性味辛温,能够通畅血脉,散寒除湿。古人认为将艾草、菖蒲悬挂于门楣或者堂前可以抵御邪气和秽浊之气侵入家中。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了艾、菖蒲性温、味苦、无毒,具有温气血、防腐袪湿、芳香开窍、散寒湿的功效,灸之则明遂诸经而治百疾。现代科学研究表明,悬挂艾叶、菖蒲或燃烧艾叶确实具有杀菌、消毒以及预防瘟疫之病流行的功效。端午节也有佩带香囊的习俗,它的作用与悬挂艾叶、菖蒲具有异曲同工之妙。香囊里通常装以艾草和菖蒲为主,此外还有如藿香、佩兰、白芷、麝香、冰片、香附、川芎等芳香化湿行气的中草药,具有芳香避秽、化湿袪浊的作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驱除蚊虫和预防疾病的目的。但须注意少数芳香类中药具有活血通经和走窜之性,如麝香等,孕妇应谨慎或避免使用这类香囊。

其次,端午时节,湿气偏重,特别是江南大部分地区正进入“梅雨”季节,天气潮湿闷热,不仅影响人体的消化功能,又容易滋生细菌和病毒,故消化系统的疾病发生较多,如纳差、腹泻、急性胃肠炎等。对此,根据端午时令特点可以适当服用藿香正气水、薏苡仁粥、荷叶粥以及绿豆粥等,并将具有芳香化湿的中草药如菖蒲、青蒿、柚叶、香茅等一起煎水代茶饮用,以化湿解毒,调节人体胃肠功能,预防湿浊之邪对人体造成伤害。此外,我国多地都有端午吃咸鸭蛋的习俗,元朝医家吴瑞在其所著的《日用本草》中记载:“鸭蛋有滋五脏三阴,清虚劳之热,去暑解躁,补血利水,养胃生津之功。”中医认为咸鸭蛋性微寒,味甘咸,具有滋阴清肺养胃、化湿利水消肿的功效。因此,因时而言,咸鸭蛋适合于湿气偏重的端午时节食用;因地而言,咸鸭蛋适合于湿重的南方地域食用;因体质而言,咸鸭蛋适合于湿热体质,并易上火的体质食用。但是咸鸭蛋味咸而不可多吃。同时,端午时节天气潮湿闷热,细菌和病毒容易滋生繁殖,更应注意个人卫生,勤换鞋袜,勤换衣被,保持身体干燥,以防止病菌的滋生和感染。

 最后,端午是一年之中阳气最盛的时节,又值梅雨当令,天气潮湿闷热,湿邪又具有重浊之性,常常阻滞人体气血运行,加之现代社会工作强度大,容易出现忧郁烦躁、胸闷纳差等症状,从而进一步影响人体气血和脏腑的功能。此时可以适当加强体育运动,以调畅气血运行、调理脾胃功能和代谢,做到积极主动地适应环境变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