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便血的罕见原因:直肠胃粘膜异位
2020年04月28日 8224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胃粘膜长在直肠上会怎么样?直肠上会不会有幽门螺杆菌?
异位粘膜指的是形态正常的组织出现在源器官以外的位置。其中胃粘膜异位最为常见。分为先天性和后天获得性两种。前者是内胚层上皮位置错配发生的,后者可能是上皮损伤后细胞分化异常形成。异位的胃粘膜可以发生在消化道粘膜的任何部位或内胚层分化形成的器官。这些异位的粘膜上皮包含主细胞和壁细胞,符合胃粘膜的组织特征。最常见发生异位部位依次为:食管、十二指肠球部、小肠麦克尔憩室。胆管和胰腺也有发生。直肠胃粘膜异位罕见。
1939年Ewell和Jackson报道了第一例直肠胃粘膜异位。Lacopini等在2016年总结了全球报道的72例病人的特征(不包括我们国家的病例)。其中17例为先天发育异常。大部分病变为单发,平均直径约25mm,只有5例为多灶性。根据巴黎分型,37例为非息肉样,26例为息肉样,9例为溃疡样。其中23例出现了并发症,包括溃疡和瘘管。
直肠胃粘膜异位的临床表现与病变的大小、形态和并发症有关。便血或卫生纸上沾有血迹大多是由于直肠局部形成溃疡引起。非特异症状包括:大便习惯改变、腹胀、下腹部不适或绞痛。治疗原则包括药物治疗和内镜治疗两种。药物治疗适应于无症状或用于内镜手术治疗前。药物主要为H2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法莫替丁等)和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雷贝拉唑等)。对于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需要使用三联或四联方案进行根除治疗。Lacopini 总结的病人中有5例患者服用抑酸药后直肠溃疡变小或愈合。异位直肠粘膜中有4例检测到了幽门螺杆菌。内镜治疗方式取决于病变的形态。隆起息肉样病变可以选择内镜粘膜切除术(EMR);平坦非息肉样病灶可行内镜下粘膜剥除术(ESD),整体标本送检,获得完整的病理信息。
参考文献:
1. Heterotopic gastric mucosa in the anus and rectum:first case report of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and systematic review. Gastroenterology Report,2016,1-10. doi:10.1093/gastro/gow006.
2.梅延辉,傅延亮,刘希杰等.直肠异位胃粘膜并瘘管形成1例.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06,5(2):160.
3.张克俭,张明刚,佟杰.少见部位胃粘膜异位33例及文献复习.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12,26(5):259-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