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一,患者男性54岁,因右颌下区疼痛1个月,吃饭时舌根疼痛显著,不敢吃东西,因疼痛去当地诊所拔除右下后牙,当晚同侧颌下,口底肿胀疼痛加重,伴发热。于诊所应用抗生素治疗6天,仍无明显缓解,来医院就诊。经临床检查及CT检查见颌下腺体积增大,同侧舌下区扩张导管,内见带状稍高密度影。确诊为右颌下腺炎、涎绞痛,右舌下间隙感染、右颌下腺结石。抗感染后手术治疗,症状消失。
病例二:女性67岁,近一个左垂下酸痛,越来越重来诊。曾就诊过耳鼻喉科,骨科,疼痛科均未解决症状,最后到口腔外科。经详细询问病史,每次疼痛严重时是在吃饭咀嚼时,不敢吃东西。临床检查腮腺耳屏前区肿大,触诊质地稍硬,无压痛,同时可见腮腺导管口略红,可触及黄豆样硬物,稍活动,CT示导管口高密度结节,腮腺增大。
从上述病例中分析病史:1,与进食时密切相关→疼痛加重!这两个病人叙述病史比较清楚,但是非口腔专业不太了解症状,从而忽略了这一必要因素,导致治疗延误。
下面科普一下涎石病:
1,什么是涎石病?涎石病是在脉体或导管内发生钙化性团块而引起的一系列病变。85%发生于下颌下腺,其次腮腺,唇颊小唾液腺少见。舌下腺很少见。涎石常使唾液排出受阻,并继发感桨,造成腺体急性或反复发作的炎症。
病因是什么?涏石的原因还不十分清楚,一的与局部因素异物,炎症,各种原因造成的涎液滞留等。也可能与机体钻磷代谢紊乱有关。部分涎石病患者合并全身其它部位结石如肾结石,胆结石。
下颌下腺多发因为为混合性腺体,分泌浆液和粘液,富含粘蛋白,钙含量也高,钙盐易沉积。导管解剖结构,自下向上走行,腺体分淋液逆重力方向逆重力方向流动,导管长,在口底后部有弯曲部,导管全程较曲折,这些结构均使唾液淤滞导致涎石形成。
临床表现怎样?重点是进食时腺体肿大,患者自觉胀感或疼痛,有时剧痛,呈针刺样,称为“涎绞痛”,可伴同侧舌或舌尖痛,放射至耳颞部或颈部。停止进食后不久,腺体自行复原,疼痛缓解或消失。重者可持续数小时,数天,甚至不完全消退。导管口红肿,挤压腺体可见少许脓性分泌物自导管口溢出。导管内结石双手触诊可及硬结,并有压痛。涎石引起腺体继发感染,并反复发作,也会引起颌下间隙感染,并反复发作。
诊断要点,进食时颌下或耳前耳下胀痛,并见隆起包块;导管口溢脓;双手触诊可扪及导管内结石。可作X线片或CT、唾液腺造影。
治疗主要手术治疗。有这样症状就诊科室:口腔颌面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