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与呼吸道微生物在特发性肺纤维化急性加重中的作用

2021年09月04日 7778人阅读

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常发生在异常创伤修复后出现反复肺泡损伤的遗传相关敏感个体,临床上该病诱因多样且难以预测,特发性肺纤维化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of IPF,AE-IPF)常改变乃至中断该病的原有病程,带来重大的致死率且具体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

   AE-IPF被定义为急性的、没有明确诱因的临床重大呼吸系统症状恶化,伴有新的、广泛的肺泡异常,具体发病率尚不明确,大致波动于每年4-20%,诱发常大于50%的致死率。已知AE-IPF的诱因可能有外科肺活检、肺切除及药物因素,在病理生理学上我们对AE-IPF的理解是局限的且其是否意味着纤维化状态加速也未明确。

肺部微生物是复杂且有活力的微生物群,既往人类呼吸道上皮表面曾被认为是无菌的,但随着16S rRNA 基因测序作为菌落研究手段的广泛应用,空气悬浮细菌等病原微生物已在黏膜表面被发现。这些微生物的具体数量和成分与其定植和机体清除二者间的平衡有关。

在过去,提及感染在IPF中的发病机制及其作为AE-IPF的危险因素的研究中,主要关注病毒感染,一些慢性滤过性毒菌感染也被认为是致纤维化的诱因,如人疱疹病毒(HHV)家族曾受到最多关注,但一些其它感染也与IPF、AE-IPF有关。

一些临床研究表明,滤过性毒菌感染在AE-IPF中扮演致病角色。有学者对43例AE-IPF患者肺泡灌洗液进行分析,发现19例患者存在感染,包括12例未见病毒感染的固有IPF患者发现输血后新型病毒(TTV)。有学者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如免疫组化等)对37例未经外科肺活检的AE-IPF患者进行研究,超过1/3患者存在感染。此外,有研究针对IPF及AE-IPF患者进行咽拭子检查发现AE-IPF患者病毒感染率更高,其中HHV及甲型流感病毒感染率最高。

除病毒外,细菌在AE-IPF中的作用也有待研究。曾有针对IPF患者的相关数据研究,结果显示包括嗜血杆菌属、绿脓杆菌和链球菌在内的细菌感染率在样本中达到36%,研究者证实IPF患者中存在的细菌负担与其无进展生存期的减少存在关联。且AE-IPF患者呼吸道微生物发生改变,与IPF患者相比弯曲菌属及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属的比例更高。此外,真菌感染对AE-IPF的影响同样值得探究,但目前相关研究较少。

      呼吸道微生物在IPF的发病机制及病程进展中的作用相关研究目前刚刚起步,急性加重是增加死亡率的重要因素,因此结合二者的研究至关重要。已经有一系列研究证实感染包含于AE-IPF进程之中,随着分子生物学相关技术的进步,未来的研究应合并IPF疾病演变始终,从相关性研究转变到致病性研究,以期提供目标疾病治疗的新思路。




参考文献:

Invernizzi R, Molyneaux PL. The contribution of infection and the respiratory microbiome in acute exacerbations of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Eur Respir Rev. 2019 Jul 8;28(152):19004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