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发与“心”的关系密切,你知道吗?
2021年11月08日 8174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脱发从“心”论治的思考
原文发表于《上海中医药杂志》
头发是人体健康的标志之一,一头浓密的黑发可以给人信心和力量,毛发稀少或脱落,虽然不会直接威胁生命,但对人们的情绪和心理的影响却是勿庸置疑的,甚至引发心理疾病,影响生活质量,从深层探讨,脱发则不仅仅是外在仪表的问题,它实实在在反映的是人们身体的健康状况,正因为如此,脱发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脱发病因复杂,现代医学对其发病机制尚未彻底明了,大体上认为其发病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与遗传、内分泌失调、感染等有关,尤其与精神心理因素密切相关。近年来,中医药对有关脱发的研究日益深入,主要围绕着肾虚、血虚、血瘀等进行,还有从风、从肝论治等方法,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但仍然存在一些认识较为片面和临床疗效差强人意的问题。
通过对500余部中医古籍文献进行检索,发现毛发与“心“的关系非常密切,早在南朝时期就有“发属于心”的记载,认为心对毛发的生长具有重要作用。《本草纲目》载:“发属心,禀火气而上生。”后世亦有诸多医家重视此说,如《小儿卫生总微方论》即云:“眉属肝,肝气不荣,故眉久不生也,何以知眉属肝,且五脏皆有毛,其发属心,心为火,火性炎上,故发生上枪也,须属肾,肾为水,水性润下,故须生下顺也。”认为:头发属于心,眉毛属于肝,胡须属于肾。
清·冯兆张在此基础上加以发挥阐述,指出劳心过度,则心火上炎而血耗,导致发白而早落。《救伤密旨》亦云:“人有五余,头发属心,血之余;眉毛属肝,筋之余;须属肾,精之余;腋毛属脾,肌肉之余;阴毛属肺,气之余也。”补充了腋毛属于脾,阴毛属于肺的论说。
毛发属于“心”,还体现在脱发、白发的产生过程中。《证治准绳》指出:“夫心生血,血生气,气生精,精盛则须发不白,容貌不衰。”从心的功能方面认识其对毛发生长的重要作用。《本草经解》载:“髭发者血之余也,心者生之本,其华在面,心血通流,则髭发黑而颜色美矣。”指出了心为生发之本,发得心血则养。相反,如果心之生理功能异常,也会影响毛发的生长,出现病理改变。《太平圣惠方·食治五劳七伤诸方》亦认为:“凡人愁忧思虑则伤心,发燥而面无精光也。”认为忧思可以伤心血,从而导致头发的变化。《医灯续焰·须发》则云:“发生上指,象火,用心过度者,发早白,皆心之验也。”可见劳伤心血过度、心火上炎等,都能导致人体毛发的枯萎不泽,甚至脱落。
古代医家在治疗脱发时多重视“从心论治”,并且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总结出了诸多有效的方药。《太平圣惠方》载“摩顶膏方”治疗脑热头旋发落、心中烦热,方以莲子草、栀子仁、犀角屑、玄参、竹叶等为主清降心火。《御药院方·治风药门》载“灵砂丹”治“肾水阴虚,心火炽甚及偏正头疼,发落齿痛”等,药物组成中包含了诸如连翘、山栀子、天麻、当归、硃砂、黄芩、甘草、石膏等清心祛热药。《活幼心书·诸疮》云:“诸痛痒疮疡,皆属心火,火郁内发,致有斯疾……若头上散生成片,常常燥痒,毛发稀少,有类白屑,此因积热上攻……法当解陈郁之积热,导心经之烦燎,斯可矣,宜百解散,倍加五和汤,水、姜、葱、灯心煎服。”明确指出心火上攻可导致毛发稀疏脱落,并说明伴有瘙痒、白屑的脱发秃疮,故导心经之热为治疗大法。
《灵枢识》记载:“发者,血之余,若癫疾而毛发去当索血于心,不得索之水,水者肾也,取肾水之气以胜制其心火。”阐明了采用“滋肾水、制心火”治疗毛发脱落的方法。《罗氏会约医镜·杂症》对心火脱发颇有独到见解,指出:“凡无病人,忽然脱发,头皆见肉,是心虚有火也,用何首乌一两,当归三钱,天冬、麦冬各二钱,服之神效。”
在查阅古籍的过程中,发现一些医家将治脱发方剂归于“心”的相关篇章,如《备急千金要方》治毛发脱落的“摩膏”、“生发膏”、“沐头汤”等归于“心脏方”一篇中;后世《普济方》亦将诸多关于治疗毛发脱落的方剂归于“心脏门”中。此种分类情况亦从侧面证明了古医家认为毛发归属心,即毛发与心密切相关
总之,中医认为发为血之余,心主血脉,肺主皮毛,肝藏血,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肾藏精,且精血同源,说明人体毛发的枯荣与心、肝、脾、肺、肾均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在对古今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全面的对比分析,提出“从心论治”脱发的观点,或可为临床提供一定的文献依据和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