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重阳佳节的诗歌中体悟经方的妙用!
2018年07月17日 7257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刘志龙名医工作室黎崇裕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名医工作室黎崇裕
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唐代被称为诗的时代,而宋代则被称之为词的时代,而重阳节诗词中有不少提及中药的相关内容,古代知识分子对于中医学多少都有涉及,因为他们认为掌握一定的中医学知识可以更好地为长辈们的健康保驾护航。下面让我们聊一下重阳节的诗词,从诗词中品味一下经方的处方用药: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一首是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创作此诗年仅17岁,通过此诗道出了游子在外的思乡怀亲之情,“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成为千古绝唱。诗中提到“茱萸”这一味药,刘永济先生在《唐人绝句精华》中把茱萸注释成草决明,而邓安生先生在《王维诗选译》中亦注解成草决明,然而草决明并无茱萸之别称,草决明就是我们中药决明子,可此药未见辟邪除秽之功效,我们临床称之为茱萸的药物,有吴茱萸和山茱萸之别,然唯有吴茱萸辛苦而温,芳香而燥,可下阴浊之气,若论辟邪除秽之效则诗中“茱萸”一物当为吴茱萸。中医认为吴茱萸具有温中祛寒,下气止痛,除湿血痹,杀虫,通利关节之用,经方用吴茱萸者,如吴茱萸汤常用于治疗头痛伴有呕吐清涎,温经汤常用于治疗宫寒不孕,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常用于治疗手足厥寒,九痛丸常用于治疗心痛短气。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这一首是唐代李白的《九月十日即事》,古时重阳节民间有采菊宴饮的习俗,而重阳后一日宴饮则为小重阳,因而“菊花”在重阳之时两遭采摘,作者此诗借“菊花”的遭遇,抒发自己两遭重伤的苦闷之情。而众所周知菊花是一味药材,民间常把此药作为延年益寿之品,其性味甘苦微寒,具有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之功。经方用到菊花者唯侯氏黑散一方,原方主治“治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者。《外台》治风癫。”原方菊花用量为四十分,乃方中最重之品,其余药物皆为三分、五分、八分、十分等,可知菊花乃方中君药无疑,笔者常用侯氏黑散治疗高血压、中风等症,菊花常用至30~50克,原方用散,可知菊花入此方不可久煎,因而笔者此方改汤剂使用时菊花常后下。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这一首诗是白居易的《重阳席上赋白菊》,诗中表达了诗人虽然年老仍有少年的情趣,且借花喻人,有情有趣。可诗中“郁金黄”中的“郁金”并非指的中药郁金,此乃花名,即金桂,因金桂花朵金黄,花香馥郁,因而在诗中形容金黄色的菊花似郁金黄。当然这里的“白头翁”虽然是诗人自谓,但白头翁其实是一味药,此药也是经方中常用的一味药材,是毛茛科植物白头翁的干燥根,其性味苦寒,归胃、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之功,临床常用语热毒血痢,阴痒带下等症,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痢疾杆菌等剧透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具有抗阿米巴原虫、杀灭阴道滴虫的作用,经方如白头翁汤常用来治疗热利下重,心烦腹满而便脓血者,若产后下利虚极则用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本文为原创作品,作者系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刘志龙名医工作室黎崇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