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褐斑的治疗进展

2018年04月11日 9139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黄褐斑是一种色素沉着性皮肤病,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主要与紫外线、遗传、内分泌、甲状腺、肝炎和光毒性药物等相关。黄褐斑可通过Wood灯(320~400nm)检查分为表皮、真皮、混合和未定型,也有用皮肤CT将黄褐斑分为表皮型(71.5%)和混合型(28.5%)。

目前黄褐斑的一线治疗为外用4%氢醌乳膏,可单用或三联疗法(4%氢醌乳膏 0.01%氟轻松乳膏 0.05%维A酸乳膏,TCC),但长期使用氢醌的安全性令人担忧(如接触性皮炎、褐黄病或致癌)。近年来国内外对黄褐斑的治疗进行了大量研究,涌现诸多新药物。

一、口服药物治疗
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的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有研究表明,在外用氢醌和防晒乳膏的基础上,加用氨甲环酸口服,可以增加黄褐斑的疗效。

二、外用药物治疗
外用药物一直是黄褐斑治疗的主要方法,对表皮型黄褐斑疗效最好。

1、氢醌:4%氢醌乳膏是治疗黄褐斑最常见的药物。氢醌可抑制黑素细胞合成DNA和RNA,同时与酪氨酸酶的底物酪氨酸竞争,减少酪氨酸转化生成黑素。

2、氨甲环酸:也可局部应用。

3、木质素过氧化物酶:是一种从黄孢原毛平革菌中提取出的活性酶。因木质素的分子结构和黑素相似,因此,木质素过氧化物酶具有降解黑素的能力。在H2O2的激发下,木质素过氧化物酶能达到快速祛除黄褐斑的效果。

4、苯丙氨酸:可作为促黑素及β肾上腺素受体的拮抗剂而发挥治疗作用。

5、锌:通过抑制铜离子的吸收,使酪氨酸酶缺乏铜离子而丧失活性。

6、西酸模精华:西酸模是常青石竹目蓼科植物提取物,可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

7、二乙酰伯尔定碱及转化生长因子β1仿生寡肽68:可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二乙酰伯尔定碱使酪氨酸酶停留在抑制状态,基于这个原理。

8、丁雷锁辛:可通过抑制酪氨酸及酪氨酸相关蛋白1,达到治疗黄褐斑的目的。

9、氟他胺:是一种非甾体类抗雄激素药物,治疗黄褐斑的机制尚不清楚,推测可能通过影响α黑素细胞刺激素及激活更多的环磷腺苷,最终减少黑素的生成。

三、激光治疗
激光祛除黄褐斑是基于“选择性光热解”理论。临床上用于治疗黄褐斑的激光主要有:

1、无创非剥脱式激光:
(1)Q开关激光:是目前治疗黄褐斑最常用的激光。主要包括:Q开关Nd:YAG1064激光、Q开关Nd:YAG倍频532激光、Q开关红宝石激光及Q开关紫翠宝石激光等。其中,Q开关Nd:YAG1064激光大光斑、小能量、多次治疗的治疗模式应用最为广泛。
(2)强脉冲光:相比Q开关激光,强脉冲光能量低、穿透力小,不易引起组织损伤和炎症后色素沉着。

2、有创剥脱式激光:
二氧化碳激光和铒激光。直接磨削色斑区域表皮和真皮乳头层,彻底破坏黑素细胞,疗效显著但极易造成亚洲黄褐斑患者的炎症后色素沉着,国内研究报道较少。

3、介于有创和无创之间:
点阵激光。既有剥脱式激光疗效显著的优势,又有非剥脱式激光愈合快、色素沉着少的特点。

四、剥脱治疗
1、化学剥脱剂:传统的化学剥脱剂可通过局限性剥脱表皮细胞的方法直接清除表皮内黑素,对难治性黄褐斑疗效较好。常见的化学剥脱剂包括水杨酸、维A酸、乙醇酸、羟基乙酸和三氯乙酸等。

2、物理磨削术:包括皮肤磨削术和微晶磨削术,通过磨削表皮细胞以促进新表皮增生,前者深度达到真皮乳头或真皮网状层;后者仅去除表皮的最上层。

五、医药治疗
唐志坤总结治疗黄褐斑的经典古方,包括逍遥散、当归芍药散、六味地黄丸、血府逐瘀汤、大黄蛰虫丸、桂枝茯苓丸和八珍汤等,被证明有一定疗效。经典方剂制成的中成药也开始应用,如加味逍遥丸、血府逐瘀汤、八珍益母丸等。

综上所述,随着对黄褐斑发病机制的探索日益深入,血管生长因子,黑素生成基因,H19基因,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Wnt通道调控基因的发现,为黄褐斑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