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靶区

2018年11月09日 7907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约在骶1骶孔平面,CTV后界(背侧)沿骶骨皮质,前界(腹侧)骶前1.5~2 cm,两侧界

  沿腰大肌内侧缘,包括双侧髂内外血管淋巴引流区(除血管的腰大肌侧,余血管边缘一般

  需外放约7~10 mm以包括淋巴引流区)。

  图2 约在骶2 水平,CTV 后界(背侧)沿骶孔,前界(腹侧)男性患者为膀胱后壁,女性患者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放疗科徐刚

  因有子宫,可将前界回缩至子宫后壁,前界两侧需延伸直至包括双侧髂外血管淋巴引流

  区。两侧界沿骨盆内侧壁。

  图3 约在骶3水平(梨状肌起始部位),CTV后界(背侧)沿骨皮质,前界(腹侧)男性患者为

  膀胱后壁,女性患者因有子宫可将前界回缩至子宫后壁,前界两侧回缩,不必再包括髂外

  血管淋巴结区域。两侧界沿骨盆内侧壁。

  图4 约在骶骨与尾骨交界水平,GTV(黄色)为可视的直肠大体肿瘤,右侧髂内可见肿大淋

  巴结(箭头),CTV后界(背侧)骨皮质一半;前界(腹侧)应保证距大体肿瘤1.5~2 cm,男性

  患者为膀胱后壁,女性患者因有子宫可将前界回缩至子宫后壁,前界两侧包括闭孔动脉淋

  巴结引流区。两侧界沿臀大肌内侧缘,包括全部直肠系膜区。

  图5 约在尾骨尖水平,GTV(黄色)为可视的直肠肿物,CTV 后界(背侧)一般为骨皮质一

  半,此患者直肠肿物与肛提肌后部分及尾骨分界不清,将后界适当外扩,距大体肿瘤约1.5

  cm;此水平闭孔动脉即将出盆腔,前界回缩至膀胱后壁,两侧界沿臀大肌内侧缘,包括全部

  直肠系膜区和坐骨直肠窝。

  CT模拟定位

  定位前准备 定位前1小时排空膀胱,饮水1升(含造影剂碘化醇20 ml),充盈膀胱并显影小肠。

  定位步骤 ①俯卧位,身下垫有孔腹部定位板,双臂前伸,下颏着床。② 肛门口放置铅点(Mile’s术后患者将铅丝放于手术疤痕),女性患者可内置阴道栓。③ 热塑体膜固定(约背部至臀部以下)。④ 待热塑体膜成形后,激光灯下于体后正中和两侧分别置铅点(约在盆腔中心层面)。⑤碘造影剂血管增强。有造影剂过敏、高龄、严重并发症等不适合增强患者,仅行平扫。⑥ 扫描范围:腰椎1~2至坐骨结节下10~15 cm,层厚5 mm。

  靶区勾画

  大体靶区(GTV) GTV为定位CT影像上可见的大体肿瘤范围,包括原发灶和盆腔转移淋巴结。

  临床靶区(CTV) ⒈术前放疗CTV:GTV及直肠周围系膜区、骶前、骶3上缘以上(梨状肌起始部)髂外血管淋巴结引流区、全部髂内血管淋巴结引流区、闭孔淋巴结引流区(表1)。病变位于上中段时,不必包括坐骨直肠窝,如果病变位于腹膜反折以下则需要包括坐骨直肠窝。T4的病变如侵犯前列腺(男性)、阴道中下段(女性),可考虑包括髂外淋巴结引流区。

  ⒉术后放疗CTV:瘤床、骶前、吻合口、骶3上缘以上髂外血管淋巴结引流区、全部髂内血管淋巴结引流区、闭孔淋巴结引流区、手术疤痕(Mile’s术后)。CTV上界为腰5椎体下缘,下界决定见表1。

  计划靶区(PTV) CTV外扩,根据各单位测量结果决定,一般头脚10 mm,左右5~10 mm,腹背10 mm。

  照射技术及剂量

  照射技术 可采用三维适形、简化调强放疗或调强放疗。

  处方剂量 术前/术后放疗95%PTV 50 Gy/25f,每周5次,共5周完成。根治性放疗,肿瘤区加量至66~70 Gy,可行同步或序贯加量。

  正常组织限量 膀胱V50≤50%;小肠和结肠V50≤10%,Dmax≤52 Gy; 股骨头V50≤5%。

  同步化疗药物和剂量推荐 单药:卡培他滨1600~1650 mg/(m2•d),连服2周停1周(每3周为1周期),共2周期。

  双药、术前放疗:卡培他滨1650 mg/(m2•d),奥沙利铂50 mg/(m2•w),放疗第1天至最后1天。

  双药、术后放疗:卡培他滨1300 mg/(m2•d),奥沙利铂60 mg/(m2•w),连用2周停1周(3周为1周期),共2周期。

  直肠癌放疗的靶区由于肿瘤的位置、期别和治疗的目的而有所不同,现以我院治疗的一个实际患者为例来简要介绍其靶区的定义。

  患者女性,63岁,因“排便困难8个月”就诊我院,直肠镜示“距肛门4~10 cm直肠全周可见溃疡型肿物”,超声内镜提示“病变主要位于肠壁固有肌层,部分层次病变累及直肠周围脂肪组织”。活检病理为“直肠中-低分化腺癌”。CT提示:直肠肿物,与双侧肛提肌后部分界不清,病变侵透浆膜,病变周围系膜、双侧髂血管旁、骶前多发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cT4N+M0,Ⅲ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