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早期治疗长期康复有什么好处

2017年09月27日 8655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由于脑瘫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而产生的综合症,中枢神经系统受损有可能失去对下位神经元的抑制和传导功能,抑制功能缺失会导致痉挛、反射亢进、阵挛等现象,传导功能受损可表现为肌肉无力、运动的选择性控制能力下降、感觉障碍等,在这些因素的长期影响下,脑瘫患儿的肢体逐步表现出挛缩和变形,严重影响正常功能。


  一般来说,脑瘫孩子在临床上常常表现为3个月不会抬头,4个月不会笑,4个月两手仍紧紧握拳不会松开,5个月不会抓物,8个月不会独坐,10个月不会爬;1岁多不会走。总而言之,很多脑瘫宝宝的早期症状表现为过分安静,主动运动少、或是不明原因的哭闹、造成护理困难。


  当然,与之相反的一些脑瘫宝宝则常表则为好哭、任性、固执、孤僻、脾气古怪、情感脆弱、易于激动,有的有快活感、情绪不稳定等,手足徐动型患儿较为常见。此外,多数脑瘫患儿表现有活动过多,注意力分散,行为散乱等。偶见患儿用手猛击头部、下颌等自身伤害的“强迫”行为。


  专家提醒,家长一旦发现自己的宝宝过份安静或是有以上这些异常表现时,一定要抓紧时间去医院检查,以便做到早期诊断开与治疗,为孩子的康复争取到宝贵的时间。


  常崇旺教授表示:小儿脑瘫曾是现代康复医学的一大难题,以往曾被视为“不治之症”。 但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脑瘫孩子经过正规科学的治疗,有希望实现生活自理。在脑瘫的治疗中,如果过分夸大某种单一治疗方法,如手术或药物,或单一的功能训练、秘方、偏方、经验方等疗法,而忽视综合康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责任担当,对于小儿脑性瘫痪患者的治疗康复都是片面的,不切合实际的。


  需要提醒的是,在开展系统治疗之前,应先对脑瘫进行科学分型,这样对脑瘫的康复尤为重要。因为分清脑瘫患儿的类型,将会对治疗计划和治疗目标起决定性作用,可以预测患儿将来恢复的程度及回归社会的可能性。


  在患儿症状得到确诊之后,尽早介入训练,通过视、听、触、模仿、照镜,上肢各关节活动等被动输入各种感觉,可促使患儿对人、物的有意注意和对周围环境的关心,手眼协调,逐步恢复运动功能。其核心是将身体的动作,手足的活动方式教给孩子,使其掌握正常运动动作。更重要的是因运动功能的改善,使患儿能广泛的接触外界,又促进了患儿智力的开发,十分有利于以后的发育成长。


  因此,要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来进行。早期功能训练可以防止肌肉萎缩,挛缩和关节强直与骨骼畸形。手术矫形后也必须配合功能训练才能巩固效果。所以,脑瘫的康复功能训练对脑瘫有特殊的应用价值。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