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M-5精神疾病诊断标准第五次修订,囤积癖升级为精神疾病
2014年11月13日 8683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DSM-5精神疾病诊断标准第五次修订,囤积癖升级为精神疾病
《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的第五版修订完成。(科学美国人中文版《环球科学》报道)2013年5月美国精神病学会将发布《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的第五次修订版,以下是对新版本的一些展望。
囤积癖升级为精神疾病
囤积癖是指过度堆积物品的行为,通常囤积的都是大多数人希望扔掉的东西,比如垃圾邮件、不穿的衣服、旧报纸或坏掉的小玩意儿。
在DSM先前版本中,囤积癖被认为是强迫症的一种症状。但研究人员发现,在囤积者对他们的杂物做出何去何留的决定时,大脑活动与强迫症患者或正常人完全不同。在大量研究的支持下,囤积癖单独成为了一种精神障碍。
重新使用成瘾一词,并引入赌博障碍。
此前,DSM一直避讳“成瘾”这个词,在第4版DSM中用的是“药物滥用”和“药物依赖”这两个词。
第5版DSM放弃了这两个模棱两可的术语,将所有癖嗜和相关精神障碍都称为“物质使用障碍”(substance use disorders),归在“物质相关和成瘾障碍”(Substance Related and Addictive Disorders)章节下,同时归入其下的还有赌博障碍(gambling disorder)。
孩子的爆脾气可以视为精神障碍吗?
自第1版DSM以来,美国精神病学会就认为双相障碍(以前称燥郁症)主要存在于成年人之中。然而,近二十年间,被诊断为双相障碍的美国儿童增加了4倍多。许多精神病专家认为,那些儿童并不具有双相障碍,所以美国精神病学会针对他们设立了一种新病症:破坏性情绪失调障碍(disruptive mood dysregulation disorder)。
人格障碍部分依然混乱。
几十年来,精神病医生都在呼吁,旧版DSM中,至少10种以上的人格障碍诊断标准存在重叠,这使其正确性受到质疑。为此,负责DSM中人格障碍部分的工作组成员为新版DSM起草了一份修改提议。但是,可能因为新诊断系统太过复杂,美国精神病学会理事会最终投票否决了提议。
丧亲之痛可迅速导致抑郁。
第4版DSM中对抑郁发作的定义为:抑郁症症状必须维持两周以上。但规定那些在近期失去至爱的人,若出现抑郁症症状,则不属于抑郁发作,除非症状持续达两个月以上。
第5版DSM中去除了这项例外。这次修订认为丧亲之痛是一种能够迅速促成抑郁爆发的强大压力。
设立自闭症谱系新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