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以为自己只是单纯胃胀、打嗝、反酸,这些很可能是胃癌前兆!
2018年09月26日 19497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相信很多人都会有过类似症状:
吃饱后觉得胃里撑得慌,还“胃痛”;
可能还会有恶心、容易打嗝;
偶尔还会反酸等等胃部不适。
不过这些症状只是暂时性的,不太严重,而且自行吃些胃药后,也马上缓解了,所以大家都不以为意。
实际上,胃相当于我们身体的加油站,支撑我们一切活动,一旦出了问题影响甚大。
根据中国胃病调查报告显示:
中国肠胃病患者有1.2亿,其中中老年人占70%以上;
消化性溃疡发病率10%,慢性胃炎发病率30%,是全世界的“胃病大国”。
别得了胃病,还不自知!
胃病由轻到重分别是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和胃溃疡等,这些都属于胃病的范畴。
可从症状上做一些简单区分:
上腹痛 胀满 恶心 呕吐 食欲不振——怀疑胃炎;
上腹痛 周期性发作 餐后痛——怀疑胃溃疡;
上腹痛 疼痛不规律 体重减轻——警惕胃的恶性病变。
大部分症状是疼痛反酸(长期胃酸过多刺激胃黏膜引起)、胃胀打嗝(胃动力不足引起)。
以上是最为常见的诊断公式,也是最为典型的表现,当然啦,每个人的感受程度不一样,有少部分胃溃疡甚至胃癌的病人,没有明显反应。
得了胃病,还毫不在意?
得了胃病,很多人怕去医院麻烦,都喜欢自行随意用药。实际上胃药只是暂时缓解了症状,但病情并没得到及时的控制,很可能导致症状反复发作、加重,最终延误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甚至有可能恶化成胃癌。
要知道根据研究显示,从胃病发展到胃癌,只需要4个阶段。
非萎缩性胃炎
萎缩性胃炎
肠上皮化生
异型增生
胃癌
所以一定要及时注意,当出现类似症状时应及时就诊,到正规的医疗机构检查,确定是不是胃病,是哪种胃病,到了什么程度,然后由医生根据检查结果进行不同的治疗,预防癌变。
胃病从轻到重,如何治疗?
最轻级:
非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
这是一个很普遍的“胃病”。几乎所有人都会有,属于胃病的最轻级别的诊断。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诊断主要靠胃镜及镜下病理活检。
治疗:
无需治疗,而且就算做了治疗,也治不好,因为这只是功能性消化不良或非溃疡性消化不良。
如果有不适症状,可以针对性用药治疗。
注意:
平时少抽烟,多吃新鲜水果;
如果出现胃脘部胀满/疼痛、烧心及消化不良等症状,且日益频繁加重,同时有胃癌家族史等危险因素,就需要及时就医。
轻级:
萎缩性胃炎
萎缩性胃炎,常表现为上腹部隐痛、胀满、嗳气,食欲不振,或消瘦、贫血等。
虽然变成胃癌几率,比正常人高一点,但治疗得当,采取的保护措施好,大部分是不会癌变的。
治疗:
遵医嘱,服用抑制胆汁反流、改善胃动力、增加黏膜营养的药物;
必须进行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
划重点:
幽门螺杆菌(HP)是胃癌的致病菌,与多种胃肠道疾病密切相关,根除幽门螺杆菌是综合治疗的必要步骤,简单来说,治疗胃部疾病,都离不开根除幽门螺杆菌,所以对它的预防及治疗很重要。
注意:
定期复查;
戒烟忌酒;
避免使用损害胃黏膜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消炎痛、红霉素等;
饮食宜规律,避免过热、过咸和辛辣食物。
中级:
肠上皮化生
属于胃癌癌前病变的一种,不过肠上皮不完全型化生更接近胃癌。可表现为长时间的上腹不适、反酸、嗳气、烧心等不同症状,主要还是以病理检查为主。
在发展成胃癌之前,肠会经历多年持续的癌前变化,若能及早识别和及早干预,也是一种防止胃癌的有效途径。
治疗:
建议每6~12个月随访一次胃镜检查,以监测病情变化。
遵医嘱,服用保护胃粘膜(生胃酮、硫糖铝等)、消除胃粘膜损害因素(抗HP感染、胃壁细胞受体拮抗剂等)的药物。
注意:
必要的药物治疗及定期复查;
注意饮食的调节,宜清淡饮食,尽量避免过酸过辣、生冷油腻等刺激性食物对胃黏膜的刺激。
重级:
异型增生(上皮内瘤变或不典型增生)
代表肿瘤性生长的起始阶段,是当前最为公认、最为直接的胃癌前病变。
需在病理检查中进行诊断,可分为低级别、高级别。低级别进展为癌的概率为0~23%,高级别的则为60~85%。
治疗:
低级别:
定期胃镜病理检查,密切监测随访,以筛查早期胃癌,减少胃癌发生;
高级别:
短期内进展为胃癌的风险高,需要手术治疗或镜下黏膜切除治疗。
注意:
密切做好胃镜检测;
注意饮食健康;
加强运动锻炼,提高免疫力;
保持心情愉悦。
终级:胃癌
早期的胃癌,有些是可以不开刀的,只需在胃镜下做微创治疗,这类病人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90%以上。
但是,如果不及时处理,胃癌发展到中晚期,生存率就会大大下降。
不过如果日常生活中,预防工作都做好,大部分人是不会走上癌变这一步的!
所以,小薇给你们总结一下预防重点:
健康饮食:避免重油重辣等刺激性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
规律饮食:三餐规律,避免过饥过饱;
戒烟忌酒;
适当运动;
重中之重:及时根除幽门螺杆菌。
别再忽视小胃病啦,和小薇一起行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