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诊疗中的五大误区
2020年02月23日 8393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抑郁症诊疗中的五大误区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最新估计,目前有3亿多人罹患抑郁症。近年来也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抑郁症”已经变成了一个熟悉词汇,但是很多人在认识和诊疗中仍还存在一些误区。2017年4月7日世界卫生日,丁香*精神时间邀请到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石川主任、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卫生中心胡少华副主任与大家「一起来聊抑郁症」。在直播伊始,石教授与胡教授就目前抑郁症认知和临床诊治中常见的五大误区进行了探讨。
误区一,大众将抑郁情绪、抑郁状态误认为是抑郁症。
抑郁情绪,是一个人的正常情绪。人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悲恐惊」,抑郁情绪是在我们遇到压力、挫折、悲伤时出现的负性情绪,和环境相关、程度适宜、时间较短,并且与机体的个性有关。比如说考试没考好,或跟女朋友(男朋友)吵架了,就会出现短暂的抑郁情绪。这些抑郁情绪都是情境性的,随着事件过去,情绪就会平复。抑郁状态,即持续的抑郁情绪,可能会在一定的时间内出现不开心、茶饭不思,甚至影响到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抑郁状态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不开心但生活基本不受影响,持续时间比较长;另一种如失恋的情况,短时间内很多日常事务的执行会受到影响。但通常来说抑郁状态对于社会功能的影响不超过两个星期。抑郁情绪、抑郁状态都不能称之为抑郁症。
误区二:临床上将抑郁症状误诊为抑郁症。
抑郁症状的概念是从心理学或精神医学的角度来讲的。
抑郁症状包括抑郁情绪、兴趣下降、快感缺失,以及精力下降、躯体疼痛、焦虑、认知功能损害、记忆力下降、思维迟缓、自杀意念等,这些统称为抑郁综合征。抑郁症是一种精神疾病,而能够出现抑郁症状的疾病有很多,比如双相情感障碍、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内分泌疾病、帕金森综合症、神经退行性疾病如老年痴呆等。另外,一些药物也有可能引起抑郁情绪或症状,如长期服用利血平、复方降压片等降压药物。由躯体疾病或药物直接所引起的抑郁症状,通常为伴随症状,不诊断为抑郁症。
抑郁症是在排除器质性疾病和其他重性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的前提下,出现情绪低落、兴趣和愉快感丧失、劳累和精力下降(三个核心症状符合两条),注意力减退、自我评价低、自罪观念和无价值感、对前途感到悲观、自伤或自杀的观念或行为、睡眠障碍、食欲下降(七个附加症状至少符合两条),持续时间超过两周,并且至少有轻度的日常工作和社交能力受损,方才诊断。
误区三:临床上重视生物学治疗,忽略非药物治疗。
抑郁症治疗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心理治疗、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社会支持体系的发现和提供。在治疗过程中,有时会偏重于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忽略了心理治疗及心理康复,因为治疗的最终目的是改善患者社会适应能力。
误区四,大众担心抗抑郁药不良反应,认为抗抑郁药越吃越傻。
实际上,抗抑郁药在改善抑郁情绪的同时,也可以改善认知功能。在抑郁发作期有90%左右的人有注意力、记忆力下降、工作效能差等表现,在抑郁缓解期这个比例下降到40%左右。因此,抗抑郁治疗不会让人变傻,而是在改善抑郁的同时,帮助恢复认知能力。当然认知的恢复仅仅依靠药物治疗还不够,还需要结合一些其他治疗手段,如运动、冥想、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等,这样才能使抑郁症患者得到全面的康复。
误区五,临床治疗目标不明确:改善症状vs治疗痊愈,选哪个?
对于抑郁症治疗目标,有些医生认为改善症状即可,其实终极目标是临床治愈,并达到功能康复。临床上对于中度和重度抑郁症已有有效治疗方法。在直播中,胡少华教授还作了《让抑郁症远离我们》的主题讲座,并回答了大家在抑郁症方面的提问
相关链接:产后抑郁需注意筛查对婴儿的伤害风险
产后抑郁症对孩子的影响
母亲产后的心理状况对孩子的智力也有很大影响,母亲若长期抑郁,会在无形中使孩子精神紧张或郁闷,从而使婴、幼儿的智力不能得到充分开发。
心情低落,睡眠紊乱,还会使得产妇奶水质量下降,从而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产后抑郁症无疑会导致母婴间缺乏情感交流。而母婴交流是母亲和婴儿的连接纽带,它是通过母婴间的亲密接触来实现的。
这一时期,母亲的照顾、抚触甚至笑容,都可以对宝宝产生良好的刺激;如果产妇患上产后抑郁症,往往对孩子关心、爱抚较少,缺乏感情上的交流。宝宝感受不到来自母亲的温暖,容易使孩子产生情感上的饥饿和性格上的不完善,对他们情感、认知能力的发育会很不利。
家人一旦发现产妇的抑郁症状超过一个月不能消除,最好及时带她到专业机构就医。避免母亲病情加重甚至向产后精神病发展,也可使婴儿尽早地感受到妈妈的慈爱和温暖,健康快乐地成长。
大多数专家认为产后抑郁(PPD)是妊娠期或产后1年内任何时间出现的抑郁,临床可通过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等进行筛查。需要注意的是,除典型抑郁症状外还应筛查患者是否有伤害婴儿的想法,并检查婴儿行为、婴儿是否受到伤害等。
PPD不仅对产妇造成不利影响,还会影响早期儿童行为。Miriam Schiff教授的一项研究表明,PPD对儿童的短期行为造成负面影响,需进行预防和干预[5]。常规抗抑郁药物可有效治疗PPD,但因产妇可能需要哺乳,所以在选择药物时需权衡利弊,另外也可选择有效的心理治疗。
——河北燕达医院心理咨询门诊 张庆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