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神经卡压综合征
2018年01月01日 12254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症状
发病缓慢,足背、小腿外侧疼痛,走路时疼痛加重。随时间延长疼痛逐渐缓解,而小腿肌肉出现收缩无力,感觉迟钝甚至发生足下垂,走路不稳或跛行。患者也可无明显疼痛,因肌力减弱,易于疲劳而感患侧小腿发酸。一些患者在一次局部压迫或损伤后,即发生足下垂病态,小腿外侧及足背感觉异常。此种情况,一般恢复较慢。
病因
由于腓总神经在进入腓管之前走行在外侧为股二头肌健,前内侧为腓肠肌外侧头,后方为致密的骨筋膜及髂胫束的移行部三者围成的外侧沟内,腓管内腓总神经又与腓骨骨膜紧密相贴,这些解剖结构的特点,是腓总神经发生卡压的形态学基础。在至腓管这一段行径的腓总神经,容易受各种复杂外来应力的损伤而发生卡压。根据本组资料及复习有关文献,对常见的病因与发病机理分析如下:
1.因体位关系局部反复受损,当膝关节长时间过度屈曲时,股二头肌腱处于紧张状态,腓肠肌收缩,对腓总神经挤压而产生麻痹。
2.踝关节急剧内翻位扭伤,腓骨长肌及其下的腓总神经都受到突然的牵张而受损,同时受损的腓骨长肌纤维弓的充血、水肿、局部结缔组织增生等均可导致腓总神经卡压。
3.直接因素有:石膏或小夹板使用不当,局部赘生物顶压,腓骨上段及胫骨平台骨折断端与血肿压迫等。
4.下肢牵引不当:患肢过度外旋,腓骨头处直接卡压在牵引支具上,加之观察不及时、不仔细亦可发生卡压症状。
5.其它因素:腓肠肌外侧头种籽骨 ,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股二头肌腱鞘囊肿,外侧半月板囊肿等占位性病变,深筋膜破损发生腓肠肌疝时,也会压迫腓总神经。经实验发现,当神经受压达3.33kPa ,2h 和66.5kPa ,1h ,均有神经纤维脱髓鞘改变。神经可发生功能性变化,受压在2h 之内其变化可逆转。说明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程度的压力,可以造成神经的脱髓鞘改变,引起神经功能障碍。但这是可逆的变化,只要解除压迫,神经功能尚可恢复正常。因患肢重量恒定,所以神经受压损伤程度与受压时间呈正比。因此,早期发现,及时解除压迫因素,神经功能可以完全恢复。本组病例均发现较早,故治疗效果满意。如神经长时间受压不能解除,则可引起一系列的病理改变,即Wallerian变性。影响神经功能的恢复。
检查
1、电生理检查
腓总神经卡压时,肌电图表现为卡压段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并且与病变上段刺激神经时诱发电位幅度下降。神经传导速度达到下降提示运动损害,显著的感觉电位幅度下降提示感觉损害。
2、B超检查
10~15MHZ范围内的现代线性换能器的超声设备能展示腘窝至腓骨颈椎段的腓总神经行径,有利判断引起卡压的原因,相当于MRI,它具有更高的分辨率,能一次检查长段的神经干,并且能对组织在动态和静态进行检查。对明确卡压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MRI检查
腓总神经受到卡压时,T2加权像和STIR的信号会加强。早期失神经支配小腿前群和健群肌肉在MRI成像会表现为反应性肌炎(减低的T1加权像、增高的T2加权像)和反应性萎缩(增高的T1加权像和增高的T2加权像)。MRI能清晰地展现神经周围的软组织损伤和异常的解剖结构,从而为手术方法和手术入路提供依据。
诊断
一、诊断依据
足及小腿外侧疼痛,运动时加剧。痛区伴异样感、麻木等感觉障碍。 姆背伸或外翻肌力减退,甚至出现足下垂。在卡压神经激痛点叩诊时,其所支配区出现刺痛,即Tinel征阳性,表示有神经损伤。辅助检查踝正侧位X线片有时可见到腓骨头颈部骨折、局部肿瘤、腱鞘囊肿等器质病变的表现。MRI :腓总神经受到卡压时,T2加权像和STIR的信号会加强。早期失神经支配小腿前群和健群肌肉在MRI成像会表现为反应性肌炎(减低的T1加权像、增高的T2加权像)和反应性萎缩(增高的T1加权像和增高的T2加权像)
二、鉴别诊断
1、本病应与以下疾病鉴别,趾底总神经卡压综合征病因常为长久站立,步行累积形成的慢性损伤。主诉跖骨头下方有阵发性灼痛,多累及第三、四趾,行走和站立可加重疼痛,休息和脱鞋后减轻。横向挤压跖骨头可引起患病间隙痛。
2、跗管综合征 :胫后神经在内踝后下被屈肌支持带及跟骨形成的骨-纤维管内受压引起本病。足过度使用引起的慢性损伤是常见病因。主诉足底或足跟有间歇性棘痛、灼痛或麻木,长久站立或步行可加剧疼痛,常有夜间痛,使病人痛醒。内踝后下可有压痛和Tinel征。跖趾关节屈曲力弱,止血带充气试验可诱发足痛。
3、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征:股外侧皮神经通过髂前上棘处,在髂前上棘与腹股沟韧带外端的两层之间形成的骨-纤维管内受到卡压引起本病。表现为股外侧皮神经支配区灼痛、麻木、过敏,触、痛、温度觉可有减弱,髂前上棘前内侧可有压痛、放射痛,髋过伸可使疼痛加重,无运动障碍。
4、梨状肌综合征:坐骨神经越过坐骨切迹一般在梨状肌前下,于该肌下缘和上孖肌之间的梨状肌下孔中穿出,该处卡压引起梨状肌综合征。病因主要是梨状肌的急性或慢性损伤,主诉臀部疼和感觉异常,并向股后侧放射,检查可发现梨状肌部位深压痛,抗阻力患髋外展外旋可诱发疼痛,并感到活动无力,被动屈髋、内收、内旋肘疼痛加重。
治疗
对于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的治疗,主要是病因治疗,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对于就诊时间早,卡压时间短的病例,均可行保守治疗。方法为口服糖皮质激素、血管扩张剂,肌注神经营养剂并配合局部热敷、按摩、理疗、针刺等均可奏效。对于局部卡压或牵引不当者,应立即解除卡压原因或调整牵引支具,悬空腓骨头受压部,骨突顶压者应早予切除,松解卡压神经。
1.病因治疗:因骨折、肿瘤、腱鞘囊肿所致者:应首先去除原发病因,再做对症治疗。
2.镇痛及对症处理
(1)局部物理治疗:外伤引起者,可用红外偏振光、半导体激光等局部治疗。
(2)口服非甾体消炎镇痛药或外敷用药。
(3)在发生局部神经卡压的压痛点处,可行病灶注射治疗。配方可用0.5%利多卡因镇痛复合液(内含维生素B12 0.5mg、胞二磷胆碱250mg、得宝松1ml或来比林0.5ml的混合剂)5~8ml,一周一次,3~4次为一疗程。
3.手术治疗上述治疗无效时,应行腓骨颈处骨筋膜管切开减压术,可根治本症。
预后
预后主要取决于受压程度与时间的长短,受压时间越长预后则越差。根据慢性神经卡压的病理过程:暂时性神经缺血→血管神经屏障改变→严重的Wallerianqa氏变性。若能在受压神经未产生Wallerian氏变性之前,解除卡压因素,彻底松解神经,功能则可较快而完全恢复。如保守治疗2~3个月仍不见好转,则应行神经探查松解手术治疗
预防
积极治疗原发病如腱鞘囊肿、软组织肿瘤、骨软骨瘤等;避免外伤;避免久坐。避免不良姿势对神经的损伤;适当功能锻炼如拉伸运动,步行等。
健康问答
腓神经卡压综合征应在哪个科室就诊?
曾海 主任医师 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 - 重症医学科
可以去正规医院的关节外科就诊
参考资料
周明旺 李盛华 康开彪 宋敏、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的研究进、中医正骨2005年第12期 63-65.
韩宁(综述)[1] 尹望平(审校)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的诊治进展、《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5年第17期 1345-1346.
李丹 孟玉兰、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22例报告、《华北国防医药》2005年第3期 191-192,.
李亚东 陈军 仲伟坤、踝关节外伤性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的治疗、《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年第2期92-93.
临床诊疗指南——疼痛学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
李建林、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的病因分析、《实用骨科杂志》2002年第4期 306-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