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 | 注册

急性胰腺炎的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摘要(2017)

2018年07月19日 7080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急性胰腺炎的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摘要(2017)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指由于多种病因引起胰酶激活,以胰腺局部炎性反应为主要特征,伴或不伴其他器官功能改变的疾病。临床以急性上腹痛、恶心、呕吐、发热和血清淀粉酶升高等为特点,大多数患者的病程呈自限性,20% ~ 30%患者的临床经过凶险,总体病死率为5% ~10%。AP 具有起病急,病情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等特点,近年来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目前,中西医结合已成为本病主要的治疗手段,其中中医药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中药灌肠、腹部外敷等中医特色疗法在治疗AP 合并麻痹性肠梗阻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此外,中医“治未病”思想在AP的临床防治中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1.病因,主要病因包括胆石、虫积、素体肥胖、饮食不节(主要包括暴饮暴食、饮酒、嗜食肥甘厚腻),次要病因主要有创伤(包括跌打损伤及手术所致)、情志失调、素体亏虚(先天性胰腺疾病)及外感六淫之邪(如感染)等。
2.病位 AP 的病位在脾,与肝、胆、胃密切相关,并涉及心、肺、肾、脑、肠。
3.病机 AP 的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但以里、实、热证为主;病理因素包括虚实两端,属实的病理因素主要有:(1)食积;(2)酒毒;(3)气滞;(4)血瘀;(5)湿热;(6)痰浊;(7)热毒;属虚的病理因素主要有:(1)气虚;(2)阴虚。AP 的基本病机为腑气不通,各种致病因素均可引起气机不畅,脾胃运化失司,痰湿内蕴,郁久化热,久则血瘀、浊毒渐生,有形邪实阻滞中焦,从而导致“腑气不通,不通则痛”。
4.病机转化 腑气不通是AP 发生的基本病机,瘀毒内蕴则是本病复杂多变、危重难治的关键病机。本病初起多因气滞食积或肝胆脾胃郁热,病久则生湿蕴热,进而演变为瘀、毒之邪内阻或互结,瘀毒兼夹热邪,或热伤血络,或上迫于肺,或内陷心包,从而导致病情复杂化。因此本病的病机演变多因湿、热、瘀、毒蕴结中焦而致脾胃升降传导失司,肝胆疏泄失常,脏腑气机阻滞为主,病机转变的关键则在于瘀毒内蕴。
5.分期及其特征 AP 可分为初期、进展期、恢复期,其中初期及进展期可作为AP 的急性期。初期:多为食积、气滞,正盛邪轻;进展期:为湿、热、瘀、毒兼夹,正盛邪实,或痰热,或瘀热,或热毒之邪内陷、上迫于肺、热伤血络,成气血逆乱之危症;恢复期:正虚邪恋,耗阴伤阳,气血不足,阴阳失调,虚实夹杂。
6.临床治疗
6.1治疗目标 (1)解决引起AP 的原发病因;(2)争取早发现、早治疗,减少并发症,防止复发,提高生存质量;(3)降低手术率,减少死亡率。
6.2治疗原则 腑气不通是本病的基本病机,通里攻下应贯穿本病治疗的始终。根据“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急性期针对肝郁气滞、肝胆湿热、腑实热结、瘀毒互结及内闭外脱的病机特点,分别予疏肝解郁、清热化湿、通腑泻热、祛瘀通腑、回阳救逆的基本治疗原则;缓解期针对肝郁脾虚、气阴两虚的病机特点,分别予疏肝健脾、益气养阴的治疗原则,在上述治疗原则的指导下,可将内治法和外治法相结合进行多途径治疗。
7.预防调摄
7.1出院指导 节饮食、戒烟酒、调情志、避寒暑、慎起居、适劳逸。
7.2饮食调理 禁食水是治疗急性期AP 的首要措施,一般轻、中度患者禁食时间为1 ~ 3 d;避免暴饮暴食及进食过多的脂肪食物,尽量避免过度饮酒,虚痛者宜进食易消化的食物;热痛者忌食肥甘厚味、醇酒辛辣;食积者注意节制饮食,气滞者应保持心情舒畅。
7.3 积极治疗 应积极治疗胆道疾病及其他可以引起AP 的各种疾病。应尽量查明AP 的病因,防止复发。应注意补充营养、电解质、维生素等,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