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肝硬化的认识

2022年08月28日 3441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我国常见的肝病包括脂肪肝、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肝硬化以及肝癌。肝病病因虽各有不同,但通常会出现肝区不适或胀或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疲倦乏力、黄疸等主要临床表现,肝硬化患者还可出现面色晦暗、蜘蛛痣、肝掌、脾脏肿大等体征。肝纤维化、肝硬化,属中医“癥积”范畴。中医认为“积”入血分,病程长、病情重,且腹块有形,痛有定处。故既往认为慢性肝炎肝硬化的病机主要为血瘀阻络,治疗上应当活血化瘀。然而,现代中医基于长期临床实践,结合古今医家的有关论述,根据大量的科学研究,提出并论证了“血瘀为积之标,虚损为积之本”的肝硬化“虚损生积”中医病机理论。肝硬化本质是肝脏形质损伤,无以化气为用,以致气血不行,凝血蕴里不散而成积。肝硬化的“虚损”主要表现在气虚和肝肾亏虚两个方面。气虚反映了机体功能的损伤与降低,肝肾亏虚则指肝脏形质损伤,是虚损更深层次的病机变化。因此,现代中医已不局限于“活血”治疗癥积,而是联合应用补虚中药,有效改善早期肝硬化组织学损伤。
另一个有独特优势和特点的是中医对肝硬化腹水的诊治。腹水是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肝硬化腹水归属于“臌胀”范畴,历代医家对本病的防治十分重视,视其为“风、痨、臌、膈”四大顽证之一,说明本病治疗上的难度。中医对腹水归结为因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气滞、血瘀、水停于腹中,病机特点为正虚邪实互杂。中医临证重视标本缓急,治疗上标本兼顾,在虚实阶段各有侧重,分期辨证论治。如实证为主,则着重祛邪,辅以补虚,采取行气、化瘀、利水之法;虚证为主,则着重补虚,辅以祛邪,根据证候不同,采取健脾温肾或滋养肝肾等法,缓缓图治,循序渐进。在腹水缓解后,还要注意固本培元,防止腹水反复。此外,中医古籍很早就有放腹水的记载。《灵枢·四时气》——“徒水,先取环谷下三寸,以铍针针之,已刺而筒之,而内之,入而复之,以尽其水,必坚束之,缓则烦惌,束急则安静,间日一刺之,水尽乃止。”环谷下三寸即脐下三寸,与现代医学腹腔穿刺术的常用穿刺部位是一致的,而文中对于放腹水的量与使用腹带的方法,也与现代医学相似。另外,利用中药敷脐辅助治疗肝硬化腹水也是中医特色疗法,适合于无法口服或不愿意口服药物的患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