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气阳明汤”之于共济失调误诊探讨

2022年11月01日 101人阅读

共济失调是一种以运动的协调不良、平衡障碍为主,呈慢性进行性发展的疾病。

临床上常以下肢发软、乏力易跌而求医。逐步出现上肢不能做精细动作,构音障碍,意向震颤。部分病人出现进食图难、呛咳、手足徐动。还有部分病例可有舌肌和面肌的肌束颤,眼球运动障碍,眼球震颤,视神经萎缩。晚期常有吞咽困难,部分病例伴发痴呆,尿失禁,下肢痛,深感觉障碍,极少数可并发肌萎缩等。

共济失调成因复杂。

“行气阳明汤”医生组主治医师褚尊贵大夫说:

“治疗共济失调首当其冲的是辨明病因。”

比如小脑的一些病变,小脑的梗死、炎症、小脑出血等等;

又如人体的深感觉系统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障碍,也会表现一些共济失调的症状。比如神经根性的疾病、周围神经系统的疾病等;

还有就是大脑性的共济失调,主要是大脑的额叶、顶叶、颞叶等出现了病变,比如脑血管疾病、肿瘤、炎症、外伤等。除了上述病变,像小脑萎缩、重症肌无力、肌肉萎缩、运动神经元病等疾病皆可发生共济失调,或出现相类似症状。

但无论是哪一种疾病所导致,深入下去都是一个相当大的课题。比如,小脑萎缩是共济失调中较常见一种类型。而小脑萎缩又有遗传性和散发性两种类型,遗传性又包含了常染色体显性和隐性遗传。

共济失调以前只能根据临床症状及体征诊断,自从核磁共振应用后由于多层面、多方位扫描且能排除伪影而成为首选检查方法。但核磁在本病检查中,由于后颅凹骨质伪影的影晌,对小脑、脑干、脑髓显示均不满意。因此也断不可根据一张CT片正常而忽视临床症状。

所以,由于共济失调病理复杂,病因常不清楚,西医对其几近束手无策,而中医治疗此类疾病,亦面临着诸多困境。

如诊治缺乏一个统一的标准、临床资料较少、没有大样本的临床研究等等。

中医治疗疾病,历来重视辨证施治的治疗原则,但同时也包含辩病论治的内容。然辨病反映疾病的全过程的综合诊断,具有相对稳定性。辨证论治又反映疾病全过程中,“行气阳明汤”医生组重视分阶段的临床诊断,针对某阶段的诊断,确定治疗。具有相对的灵活性。

“行气阳明汤”医生组强调辩证首辩阴阳,后辩虚实。辨虚实凡起病急,发展快,病程短,肢体力弱,或拘急麻木,肌肉萎缩不明显者,属肺热津伤或湿热浸淫之实证;凡病程较长,病情渐进发展,肢体弛缓,肌肉萎缩明显,多属脾胃肝肾亏损之虚证。

在《内经》“治痿独取阳明”的理论之上,“行气阳明汤”医生组首次提出“欲取阳明应先和营卫”。二来,“行气阳明汤”医生组着重强调痿病不可安用风药。

“行气阳明汤”医生组褚尊贵大夫说:

“历代医家虽对小脑萎缩、共济失调等痿症详加辩证,但收效甚微。多在于他们片面地解释了《内经》原文之意,非治痿之宗旨。“欲取阳明应先和营卫”。一则解肌通营,二则敛阴和营。”

直指营卫根本乃“虚”所致。

对于营卫之于五脏的关系,“行气阳明汤”医生组褚尊贵大夫这样解释道:

“营卫为藩篱,五脏精气为地基,“营卫”在外更容易受外邪所伤,其复原能力和五脏精气盛衰有关,五脏精气强,复原就快。反过来,“营卫”之气久不复,又会影响到脏腑精气。小脑萎缩虽不是由"营卫"发端,却是由五脏起病,营卫影响五脏精气的过程。此外小脑萎缩之人,亦有深浅的不同。”

和营卫,取阳明,调虚实,为“行气阳明汤”方论之本。

如之前所提到的患者刘某,以“湿热下注浸淫经络”治之,两足如旧毫无进展,但施以“肾阳亏虚湿热浸淫”则立竿见影。

又如患者张某以“淤血阻滞湿热浸淫”治之,病情不减反重,以“气虚血瘀经络阻滞”治之则受益匪浅。

皆是“行气阳明汤”方论之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