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化疗后出现血小板减少怎么办?

2019年03月08日 9259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肿瘤化疗后出现血小板减少,是肿瘤化疗的常见并发症。那么什么叫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呢?


定义

某些恶性肿瘤应用化疗药物(或放射治疗)后,患者出现外周血血小板低于正常范围(<100×10^9/L),叫做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


原因

化疗导致患者长期饮食不佳、营养不良影响骨髓造血的恢复;

频繁的放化疗导致骨髓纤维化或脂肪化,造血能力减低;

化疗药物对骨髓中产血小板的巨核细胞的抑制作用,使得巨核细胞减少,导致血小板生成减少和破坏增多;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肿瘤转移到骨髓引起血小板减少,或者新出现的血液疾病导致的血小板减少,不能归为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


特点

一般出现在化疗结束后3-14天。


危害

如果血小板<50×10^9/L时,出血风险增加;

<10-20×10^9/L时,患者出血的风险大大增加,可能出现致命性出血,如脑出血、呕血、便血或咯血等;

限制了临床医生对患者原有肿瘤的化疗强度甚至暂停、终止化疗,原有肿瘤可能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疗。


常见的导致血小板减少的化疗药物:

铂类、蒽环类、吉西他滨、依托泊苷、拓普替康、紫杉醇等。另外接受过放疗,特别是扁骨(胸骨、骨盆)接受过放疗,也是导致血小板减少的原因。


化疗后引起血小板减少的肿瘤种类

日常护理

活动避免剧烈;避免挖鼻、剔牙;尽量漱口或软毛牙刷刷牙;每天检查是否有皮肤红点、紫点或紫斑,注意有无牙龈渗血,注意尿便颜色。注意饮食卫生,进食易消化软食,避免坚硬、带刺、辛辣食物。避免或预防便秘,可常规口服通便药物,预防痔疮。


治疗

输血小板,是最有效的提升血小板及止血的措施。

治疗药物

TPO(特比澳)、IL-11(巨和粒)、罗米司亭和艾曲波帕(瑞弗兰)。

TPO:

预计化疗药物可能引起血小板减少并且需要升高小板时,可于化疗给药结束后24小时内皮下注射,剂量为300U/kg/日(15000u/支),每日一次,连续应用14天;使用过程中应定期检查血常规,血小板达到所需指标时(血小板≥100×109/L或至血小板较用药前升高50×10^9/L),应及时停药。

IL-11

用药方法:推荐剂量为25~50ug/kg,皮下注射,1次/日,于化疗结束后24-48小时开始或发生血小板减少后皮下注射,至少连用7-10 日,至化疗抑制作用消失。对于肾功能不全患者应减量;对于既往有体液潴留(水肿)、充血性心功能衰竭、房性心律不齐或冠状动脉疾病史的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不推荐使用IL-11。

艾曲波帕:

口服,价格昂贵,目前没有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的适应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