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骨下动脉狭窄 身体里的“窃血贼”
2020年07月01日 8239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李老今年65岁,平素爱好抖空竹,3年前他觉得左手没劲,在中医科把脉时,医生发现他左手脉象无力,测量一下双侧的血压,左胳膊也比右胳膊低一些,他自己也没当回事,心想肯定是左胳膊受风了。结果近1年,他发现左手的脉搏越来越弱,左手怕凉,最让他心烦的是,稍微在家里摘摘菜、洗洗碗,就觉得头晕眼花,更别说抖空竹了,难受的时候走路像踩着高跷,一脚高一脚低,有几次差点摔跟头,头总是昏沉沉的。
到了社区卫生所,医生一测血压,左胳膊居然比右边低了将近一半,高压不到60mmHg,社区医生跟李老说左胳膊血管肯定是堵了,让他赶紧去看血管外科。到了诊室,血管外科医生问了问症状,给他做了彩超和CT,才发现供应左胳膊的左锁骨下动脉从开口就重度狭窄,不仅如此,左胳膊还从供应脑子的左椎动脉“窃血”,导致小脑缺血,原来左锁骨下动脉狭窄是李老头晕的罪魁祸首。
医生采用微创技术,用导丝通开血管,置入了1枚支架,打开了左锁骨下动脉的狭窄,手术后李老双的脉搏就一样了,血压对称,头晕眼花的症状也消失了。李老一直按照医生要求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控制血压和血糖,烟也戒了,术后每年复查,支架一直通畅,李老现在的空竹抖得可棒了,参加社区运动会还拿了奖。
什么是锁骨下动脉?什么是锁骨下动脉狭窄?
心脏发出主动脉后,主动脉分出两个重要分支分别供应双上肢血运,称为锁骨下动脉,锁骨下动脉在通向双上肢的路径上,又分别发出分支血管向上进入脑部供应小脑,这两个分支被称为椎动脉。
动脉硬化或动脉炎症造成锁骨下动脉管腔变细,影响远端血流被称为锁骨下动脉狭窄,一般最容易发生在双侧锁骨下动脉的起始部位,往往都在分出椎动脉之前。发生狭窄后如不及时治疗,狭窄程度会逐渐加重,甚至发展至血管完全闭死,一旦锁骨下动脉出现严重狭窄超过70%,双上肢以及小脑部位的血流就会明显减少,出现缺血症状。
为什么会出现“窃血”?
锁骨下动脉开口部位狭窄或闭塞后,上肢和小脑的血流就会减少,当上肢运动量增加时,无法通过锁骨下动脉起始部位获得足够的血液供应,就会通过锁骨下动脉的分支椎动脉向小脑“窃取血液”,椎动脉的血流不仅不流向小脑,甚至调转方向,改为从小脑部位“窃血”,小脑不仅得不到血供,有限的血流还被胳膊这个“邻居”偷走了,导致小脑严重缺血,这种现象被称为“锁骨下动脉窃血”。
锁骨下动脉狭窄会出现什么症状?
锁骨下动脉狭窄的临床症状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因为上肢供血不足引发的上肢缺血症状,表现为上肢无力、发凉、麻木,特别在上肢活动量增加后明显,出现上肢活动后易疲劳,患者在摸脉搏时会偶然发现两侧脉搏不对称,患侧脉搏弱,对侧脉搏强,量血压会发现双侧上肢血压不对称,患侧血压低于对侧,收缩压可能会比对侧低20mmHg甚至更多;另一类是椎动脉供血不足引发的小脑缺血症状,主要表现是眩晕,看东西有重影、复视,手的活动不协调,走路不平稳,有一脚高一脚低的感觉,有时候还会突然晕倒,有些患者病变严重,上肢活动量增加后还通过椎动脉“窃血”,导致小脑缺血的症状更重,上述症状可能会更明显,长此以往,可能会对脑组织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少数患者甚至会突然出现小脑梗塞。
什么时候需要手术治疗呢?
锁骨下动脉狭窄严重,超过70%,或者通过检查发现存在“锁骨下动脉窃血”,临床上肢缺血症状和小脑缺血症状明显,就需要积极手术治疗。治疗宜早不宜迟,早期治疗,狭窄病变通过微创介入技术,在狭窄部位置入支架扩张病变,就可以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如果病变发展至晚期,狭窄程度严重,甚至闭塞,有经验的血管外科医生仍然可以尝试采取微创介入治疗,但如病变很硬,导丝无法通过,就只能为患者施行锁骨下动脉搭桥手术了。
锁骨下动脉狭窄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吗?
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一种药物可以消除斑块,打开血管狭窄,恢复血流通畅。但是,通过一些措施可以控制动脉硬化,延缓锁骨下动脉狭窄的病情进展。患者往往需要好好调整生活方式,注意控制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比如增加运动,戒烟,少饮酒,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改变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少吃高脂类食物,如猪肉、牛肉,适当吃些家禽类和鱼类食品,少吃油炸食品,多吃健康食品。已经有动脉硬化和锁骨下动脉轻度狭窄的,需要及时看血管外科医生,遵医嘱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以及其它相关药物,定期检查,预防狭窄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