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病人送上新年第一缕阳光----脑干反复出血患者经手术成功获救
2018年02月10日 8818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华山医院静安分院为反复脑干肿瘤出血患者成功切除肿瘤
《静安报》数字报 2016年1月11日
本报讯 (记者 邢蓓琳)今年的元旦,对32岁的陈女士而言意义非凡。在这一天,她脑部的海绵状血管瘤被完整切除,年轻的生命重燃希望。
元旦前夕,长途转院求生机
2016年1月1日凌晨4时,一辆从常州当地医院疾驶而来的救护车平稳地驶入静安区中心医院(华山医院静安分院 复旦附属静安区中心医院(筹))。“师傅!快推个推床过来,接一下病人。”“绿色通道快点打开!”“陈医生,刚才神经外科通知要接收的转院病人来了,请您快去监护室接诊。”按照总值班的指示,预检护士有条不紊地记录下患者生命体征,办理接诊手续,相关科室的医生也及时到位,争分夺秒地进行术前准备。看着医护人员忙碌的身影,病人陈女士的家人轻轻地舒了口气,然而悬在胸口的那块石头仍未落下。2015年12月31日,陈女士因脑干第三次出血在常州当地医院急救时,出现全身麻木、呼吸困难、眼球运动障碍等症状,病情非常危重。在被告知医院没有手术能力,建议转院后,陈女士一家陷入了绝望。几番周折,家属联系上静安区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并办理了转院手续。当天晚上,救护车载着陈女士一家直奔上海,寻求跑赢死神的一线生机。
五小时手术,病人转危为安
在收到病人家属的求助电话后,静安区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顾昕第一时间向华山医院专家胡杰教授请示。胡教授立刻决定接收这位病人,并担任此次手术的主刀医生。在等待病人的时间里,胡教授组织医院神经外科多位医生对病人情况以及手术风险和难度进行科学评估,并迅速制定了一整套详细的手术计划。由于患者反复脑干出血三次,前两次出血量虽不多,但都位于具有“手术禁区”桥脑的下方。此次出血量明显增多,且出血部位又在桥脑与延髓之间,磁共振成像(MRI)显示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破裂出血,因此手术风险极高,随时存在术中死亡风险。1月1日上午11时30分,陈女士被推入手术室,手术正式开始。麻醉师、洗手巡回护士、主刀医师默契配合,顺利切开小脑下蚓部,予蛇皮自动牵开器固定暴露脑干背侧,到达病变部位。此时手术室气氛异常凝重,任何多余的小操作都有可能带来无法弥补的后果。在显微镜下,胡杰教授谨慎而又干净利落地将脑干背侧的血肿清除干净,并顺利找到导致脑干多次出血的“罪魁祸首”——海绵状血管瘤并完整切除。此时,麻醉监护仪显示生命体征平稳。在手术室外焦急等候5个小时的病人家属在得知手术已经顺利结束后,流下了激动和感激的热泪。
病人的微笑,是最大的安慰
2016年元旦,对于陈女士一家可以说是生命之火被重新点燃的大日子。对于神经外科这支团队而言,却是如普通工作日一般平凡,因为医护人员早已经习惯了“放弃休息救治病人”的节奏。“自从穿上这身白大褂,只要听到一句简单的‘医生,您辛苦了’、看到病人脸上的一个微笑,我觉得一切努力都是值得到。因为我们是救死扶伤的医生。”神经外科副主任顾昕这样说道。记者了解到,自从静安区中心医院与华山医院成立医疗联合体以来,两院神经外科的合作交流日趋广泛。在华山总院柔性流动专家的帮扶下,医院神经外科团队手术技术和质量明显提升,年均800余台手术量也在同级医疗机构神经外科中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