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的管理
2021年02月22日 8168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抗肿瘤药物的毒副反应反应可分为近期毒性反应和远期毒性反应。近期毒性反应一般指给药后4周内所出现的毒性反应。分为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
一. 局部反应
局部反应主要为药物局部渗漏引起的组织反应或坏死及栓塞性静脉炎,与药物的组织刺激性有关。
通过适当的预防措施,可予以改善
1. 用药前仔细观察注射部位的组织完整性及状态。
2. 注药前向血管内注入5-10ml生理盐水,确保静脉血管通畅。
3. 用药时注意观察局部反应,有无红斑,水肿或疼痛等。
处理预防胜于治,药物稀释浓度,滴注速度,深静脉或中央静脉置管均有意义。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对防止药物外渗均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二. 全身反应
1. 变态反应
某些药物容易发生全身变态反应(过敏反应) ,对容易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用药前会适当使用抗过敏处理。
2. 发热 对于易引起发热的药物,严密观察体温,血压,一旦发生及时补液,使用退热剂。
3. 血液系统反应:抗肿瘤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的程度与患者个体骨髓储备能力关系密切。
4. 胃肠道反应,最为常见,多表现为食欲下降,恶心呕吐,黏膜炎,腹泻 ,便秘等。
5. 皮肤及附属器反应
6. 心血管系统反应:心脏毒性,高血压,血栓形成。
7. 肺毒性
8. 肝毒性
9. 泌尿系统反应:肾毒性,出血性膀胱炎,蛋白尿
10. 神经系统
11. 出凝血障碍
12. 免疫抑制
13. 内分泌及代谢
三 远期反应
1. 性腺
2. 骨
以上,不同的化疗药物及组合方案,对引起不良反应的风险和程度可能不同,需要临床具体判断和预处理。一旦出现,及时就诊,加强对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