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 | 注册

胃镜检查为什么要活检?

2017年07月01日 18853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胃镜检查现在很普及,也越来越被大家接受了。做胃镜的病人经常会问:是不是要夹一块肉化验?讲的很恐怖。其实就是做胃镜时,需要取一块米粒大小的粘膜组织做病理化验,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活检”。那为什么做胃镜要活检?为什么现在主张常规活检?


那胃镜活检的目的是什么?一句话:为了取得疾病诊断的病理证据,病理是疾病诊断的“金标准”。简单的说,很多疾病单靠胃镜下肉眼诊断是不能确诊的。


首先肯定要活检的就是胃镜下有明显病灶的,比如溃疡、肿块(隆起、增生)等,比如胃窦部的溃疡,尽管胃镜下可以大体判断良性还是恶性溃疡(癌)。恶性溃疡通常较大、边缘不规则、表面高低不平等等,但不等于小的溃疡一定是良性的,大的一定是恶性的。还有恶性的溃疡是什么癌?分化程度如何?也都需要依耐病理诊断。再比如息肉是增生性的还是腺瘤样息肉?隆起增生是一般炎症引起的还是早癌?所有这些都离不开病理。



上面所说的情况相信大多数人都能理解,胃镜下有“病灶”活检肯定没有疑义。那胃镜下没有明显病灶或肉眼基本能确诊的,要不要活检?很多病人或“熟人”会说:你帮我看看,如果没什么就不要活检了。其实,可以告诉你,现在做胃镜,主张常规活检,也就是说,应该都做活检。


举几个例子你应该能理解。曾经南京某大医院,一个病人胃镜报告诊断反流性食管炎,当时医生在食管下端去了快活检,病理报告是腺癌,也就是说这个病人肉眼看是反流性食管炎,其实已经癌变了。结果病人忘记取病理报告了,拿着诊断为反流性食管炎的胃镜报告在门诊治疗了半年,最后耽误了治疗,后来医院陪了不少钱,也因此后来许多医院都要其求胃镜检查的病人留电话号码,以便特殊情况好通知病人。


再有的就是现在大家发现有些早癌,可以表现为胃炎样改变,也就是说胃镜下看着就像胃炎,如果不做病理,就不能判断。我就曾经给一个老病人做胃镜,在胃炎明显的地方取了活检,结果是高分化腺癌。还有些胃的淋巴瘤,也常常表现类似糜烂性胃炎的改变,常常需要反复取病理,还需要结合免疫组化才能确诊。



除了判断良性和恶性病变需要依耐病理诊断,其实胃炎也需要根据病理来判断严重程度和预后。这里特别要说的就是萎缩性胃炎。尽管胃镜下萎缩性胃炎可以表现为:比如红白相间,以白为主;透见血管;见灰白色肠化斑或有颗粒样增生等等。但确诊还是需要病理,诸如萎缩的程度、有没有肠化、异形增生(上皮内瘤变)等等,以及治疗后疗效评估,都必须有病理证据。



还有,现在强调幽门螺杆菌在胃炎、溃疡和胃癌等发病中的地位,胃镜检查去粘膜组织可以做快速尿素酶检测,可以第一时间判断有没有幽门螺杆菌感染,也有利于决定治疗方案。



最后说一下,其实活检并不可怕,只是取一点粘膜组织而已,做的过程中病人也不会感觉疼痛。当然,活检毕竟是有创的,最多见的是出血,一般取过活检都会有少量出血,不需要特殊处理。极个别出血较多的,需要做止血处理。有些服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的病人,容易出血,所以一般建议提前停药一周。活检后的病人,可以适当服用胃粘膜保护剂和质子泵抑制剂,以减少胃镜检查后引起的不适。胃镜检查后的病人也应适当注意饮食,不要吃刺激性食物,不要吃太硬的东西,不要饮酒。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