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治疗前应根据医嘱充分了解患儿治疗方案及疗程,临床上儿童雾化治疗的药物较多,包括布地奈德、特布他林和异丙托溴安等,药物的选择需遵循医生的意见,包括药物的品种、剂量和使用方法等。
哮喘的控制需要长期、持续、规范化的治疗,减药或停药有其相当严格的标准,必须经过临床医生充分的判断,切勿擅自给儿童用药、减药或停药。
当患儿病情出现变化时应立即咨询医生调整用药,切勿根据主观判断擅自用药。
3、雾化操作的具体流程及注意事项
雾化治疗前不要涂抹油性面霜,防止药物沉积在面部。
雾化治疗前需充分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这样有利于气溶胶在下呼吸道和肺内沉积。
患儿一般采取坐姿,婴幼儿可采取半坐卧位,保持药杯直立。
年长儿尽量通过嘴呼吸,直至所有药物消失,年幼儿不能配合咬嘴型则选择面罩式吸入。
家庭雾化吸入过程中,刚出雾时不要急于罩住口鼻,防止因药物刺激而引起咳嗽,应慢慢的将雾化面罩紧贴住幼儿口鼻。
手持雾化器应与地面垂直,使用面罩时应罩住口鼻,并距离口鼻少于1cm,使用口含嘴时不能太深入喉部,以免引起呕吐反射。
雾化时如果患儿哭闹剧烈可暂停一会再进行,安静时吸入比哭吵时效果更好,因为患儿哭闹厉害时大部分的药物并没有进入呼吸道,反而沉积到了口咽部和面部。
雾化治疗时雾化液的总量一般保持在3-4ml,可在10-15分钟输出全部药液。
雾化过程注意观察患儿病情及出雾情况,勿将气雾喷入眼睛。
雾化结束后先摘除面罩或咬嘴再关闭机器电源,确保机器呈非带电状态。
4.、雾化吸入结束后需要注意哪些
对于大一些的儿童需要漱口,而小一些的儿童如果还不会漱口则选择喝水,并清洗面部,防止药物在面部及口咽部的沉积,减少咽部不适及药物在口腔中残留,减少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对于一些小婴儿也可用棉签蘸生理盐水擦拭口腔进行口腔护理。
雾化治疗结束后也需要对雾化治疗管道、雾化面罩、雾化机器进行必要的清洗和消毒。喷雾器使用完后为防止药物结晶堵塞喷嘴,可加入少量清水雾化数10秒,然后再冲洗喷雾器。
将除空气导管外的所有喷雾器配件一起用清水(或温水)冲洗干净,甩干残留的水,将各部件放在干净的布或纸巾上晾干,或用布擦干,喷雾器完全干燥后,组装喷雾器放入干净的盒内备用。
建议一个孩子使用自己的一套雾化面罩防止交叉感染。
雾化面罩和雾化机器也应该根据说明书提示定期消毒。雾化机器一般每周消毒1次,使用厂家建议的消毒液对设备进行消毒,雾化机器不用时,用干净的布盖住机器,保持机器的清洁。
值得一提的是,对使用一次没有用完的雾化药物,也可以放入4℃冰箱中保存,为避免影响药物疗效,建议保存时间不超过24小时。
➤写在最后
家庭雾化吸入治疗不仅是治疗场所的改变,更是个体化治疗、自我管理理念的提升和治疗模式的突破。家庭雾化时患儿对家庭环境熟悉,避免哭闹,容易配合,增加患儿依从性,药物疗效也会更好。当然家庭雾化虽然快捷方便,但由于没有医生的现场指导也存在很多潜在的危险,家长应注意观察,特别是小于1岁的患儿,家庭雾化甚至可能导致缺氧和窒息,家长应及时甄别,发现任何不良反应可立即停止雾化治疗,必要时仍需至医院进行评估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