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 | 注册

【诊前须知】为什么说黄疸是导致小儿脑瘫的因素?

2019年03月01日 8399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众所周知,新生儿严重黄疸是导致小儿脑瘫的一个重要原因,那么什么是新生儿黄疸呢?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生后28天),由于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导致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而病理性黄疸被称为“核黄疸”,可导致小儿脑瘫的,必须引起足够的警惕。近年我国来由于对小儿脑瘫预防意识的提高,该因素也在逐渐的减少之中,但仍然是主要原因之一。

  对于新生儿黄疸不可掉以轻心,一定要积极治疗,尽量消除这种脑瘫隐患。对于出生时出现过黄疸的孩子,在其生长过程中也要加以密切关注,一旦发现其存在喂食困难、照料困难、行为异常、不自主运动、运动发育迟缓、身体过硬或过软等脑瘫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去正规专科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尽早的康复干预,可以使患者尽可能的恢复。

  从临床研究中发现,经过长期科学规范的康复与治疗,重新回归社会的脑瘫患者并不在少数,虽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家长的决心越高,则孩子的康复程度就会越好。在治疗上,应该针对每个孩子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首先应该进行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况再采用手术治疗,术后继续配合康复训练。

  针对核黄疸引起的继发性扭转痉挛和徐动型脑瘫,最佳的治疗方式是采用颈总动脉外膜剥脱术(即颈动脉外膜剥脱术,又名叫颈动脉周围交感神经切除术,简称CPS手术),是目前脑瘫外科治疗中效果极为明显的一种术式,在接受过CPS手术治疗的脑瘫患者中,术后有效率大大提升,大多数患者感觉肢体痉挛减轻、肢体痉挛及综合功能得到改善。经过这样系统规范的综合康复治疗,脑瘫患儿可恢复到达到令人满意的康复效果。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