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渐凉,如何守护好“心血管”
2021年04月03日 7979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天气渐凉
即将进入秋冬季
心血管疾病也将进入高发期
如何有效防治显得尤为重要
龙华医院心病科
郑望副主任医师、赵英利医师
向大家介绍
心血管疾病患病率高
最新出炉的2019年《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指出,我国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仍是心血管疾病。目前心血管疾病患病人数为3.3亿,其中高血压为2.45亿,冠心病1100万,心力衰竭890万,且患病率和死亡率仍处上升趋势。同时报告强调一方面应提高医疗水平,加强对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控制,另一方面也要大力开展健康知识的宣教及普及,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水平。
常见心血管疾病如何防治
01
高血压
高血压是我国最常见的慢性病,我国高血压的流行病学调查提示具有“三低一高”的特征,即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低,而发病率高。同时2018年的《中国高血压指南防治指南》也指出,不同的患者具有不同的目标值,一般患者降压目标是小于140/90mmHg,大于等于65岁老年患者,目标血压是150/90mmHg,如能耐受,可进一步降至140/90mmHg以下,而≥80岁的患者目标值为150/90mmHg。
秋冬季节,气温降低,昼夜温差变大,血管收缩,使血压更易升高,且波动明显,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对于血压尚稳定的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压、规律服药;
❖对于血压明显升高或波动较大的患者,应及时就医、调整用药;
❖有些患者血压升高或偏低会出现明显的头晕、头痛等症状,但仍会有一部分患者没有任何症状,无症状的患者也应谨遵医嘱、规律监测血压、根据血压情况调整用药情况。
❖此外,情绪上也要保持平稳,切勿过喜或过悲或急躁,饮食上也应注意控制高盐等食物的摄入。
02
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作为冠心病中最为凶险的类型,2002年到2017年死亡率呈现上升态势,从2005年开始,呈现快速上升趋势。而居民对心脏病发作的症状认知呈现参差不齐的水平,小于50岁的人对此认知最差,且超过70%的人不知道急性心肌梗死的关键治疗手段(包括溶栓和急诊介入治疗)。中国急性心肌梗死研究(CAMI)指出,在存在明显诱因的患者中,13.3%为天气或环境骤变,持续性胸痛及大汗是最典型的临床表现,但仍有1/4患者就诊时无典型胸痛症状,如表现为乏力、恶心、气促、心悸、胃痛或肩颈部放射痛等。
当患者出现如上症状时,应及时就医,一旦确诊为冠心病,应规律服用药物,如抗血小板药、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及硝酸酯类药物等,条件允许应行冠脉造影,必要时行血管重建治疗。
中医认为,冠心病的发作时机体正气虚弱,外邪乘虚而入,闭阻心脉的结果,因此提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强调避风寒、慎起居、调饮食,如保证充足的睡眠,注意保暖,洗澡时水温适宜,时间不宜过长等等。
03
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脏收缩或舒张功能障碍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及水肿等。心力衰竭几乎是所有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而一旦明确诊断,其具有较高的死亡率,5年生存率几乎与恶性肿瘤相当。China-HF研究提示我国心衰的主要合并症为高血压、冠心病以及房颤,感染是首要诱发因素,其次为心肌缺血及劳累。
秋冬季节,气温偏低,防护不当即容易出现上呼吸道感染或者肺部感染等,感染诱发心衰;另一方面,血管收缩,加重缺血,缺血诱发心衰,无论哪一种,对于原本就脆弱的心脏来说都是雪上加霜。
除了以上的防护及西医治疗,近年来中医药治疗也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如高血压的耳穴治疗、手指点穴,心律失常的穴位敷贴治疗,冠心病及心衰的中药治疗等,都逐步显现出了优势。
龙华医院心病科先后通过了胸痛中心认证、心衰中心认证,心脏康复中心也已逐步步入正轨,高血压达标中心也已提上日程,在坚持规范化的西医西药治疗基础上,还有中医药及中医操作等的配合,为心血管疾病患者保驾护航,安全度过秋冬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