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经溢乳一定是垂体瘤吗?泌乳素瘤和高泌乳素血症有何区别...
2019年08月28日 9052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高泌乳素血症和泌乳素型垂体瘤有什么区别?
高泌乳素血症,顾名思义,即指血中泌乳素水平升高的状态。注意,在孕期和泌乳期及严重精神压力时泌乳素水平都会升高。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陈革
泌乳素瘤是一种良性的、分泌泌乳素的、来源于垂体的肿瘤。
泌乳素是由垂体前叶细胞的催乳细胞产生的,可以被多巴胺抑制。而多巴胺受体拮抗剂,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血管活性肠肽(VIP)或表皮生长因子,和婴儿的吸吮均可刺激泌乳素的产生[1]。
泌乳素也可以由垂体之外的组织产生(垂体外泌乳素),如毛囊,脂肪组织和免疫细胞。
泌乳素的作用
对于女性,高泌乳素血症抑制促性腺激素(促卵泡激素(FSH)和黄体生成激素(LH))的分泌,月经失调,也可导致乳头溢液。
对于男性,高泌乳素血症对下丘脑产生直接而可逆的影响,造成继发的性腺功能减退,从而引起性欲减退和勃起功能障碍。
病因学
有多种原因可导致高泌乳素血症。其中最常见的原因是泌乳素瘤和甲状腺功能减退,以及药物(如抗精神病类药物)诱发。注意分泌泌乳素的垂体瘤可以直接导致血液中泌乳素水平升高,但无分泌功能的垂体瘤可能通过阻碍多巴胺(抑制泌乳素产生)与正常的产生泌乳素的细胞接触间接导致血液泌乳素水平升高。
导致高泌乳素血症的原因
生理原因:
怀孕
产褥期
乳房刺激(包括哺乳婴孩)。
躯体压力 (包括过度锻炼)或精神压力(包括静脉穿刺时导致的压力)
非空腹抽血
巨泌乳素血症:
即指大分子量的泌乳素,多是泌乳素单体与免疫球蛋白结合的复合物(泌乳素自身抗体复合物)。这些较大的分子缺乏生物活性,却有和免疫球蛋白类似的较长的清除周期。根据免疫测定的结果,实验室高泌乳素血症的样本中约25%有高质量泌乳素。在无症状的高泌乳素血症患者中,应考虑此种情况,并咨询实验室工作人员(参见下文的“检查”)。
颅内原因
垂体肿瘤
非正常的高泌乳素水平可能由分泌泌乳素的垂体肿瘤引起,也可能由于非分泌性的垂体肿瘤通过阻滞多巴胺(组织泌乳素产生)与正常产生泌乳素的细胞接触引起。
泌乳素瘤
泌乳素微腺瘤瘤(最常见,约占90%)
泌乳素大腺瘤(>10mm,约占10%)
垂体或下丘脑肿瘤压迫垂体柄,如颅咽管瘤
多发性内分泌肿瘤1型(MEN1)患者中的20%为泌乳素瘤
头部损伤(如垂体柄损伤)
脑手术或放射治疗
癫痫发作后——约抽搐发作后数小时内
内分泌和代谢因素
甲状腺机能减退症(TRH合成增多导致)
库欣病
慢性肾功能不全
严重的肝脏疾病
多囊卵巢综合征
乳糜泻(可能)
药物
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如多潘立酮,甲氧氯普胺,抗精神病药。
多巴胺消耗的药物,如甲基多巴。
抗抑郁药物,如三环类抗抑郁药,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维拉帕米。
阿片类药物。
蛋白酶抑制剂。苯扎贝特。
奥美拉唑。
H2受体拮抗剂,雌激素,抗雄激素,赛庚啶。
可卡因。
其他原因
胸壁手术或外伤。
结节病。
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特发性:排除其它诊断。
泌乳素瘤的分类
微腺瘤:<10mm< span="">
大腺瘤:>10mm
巨垂体腺瘤:>40mm
恶性泌乳素瘤(极少见)
一些垂体肿瘤可能作为某些临床综合征的一部分出现。如多发性内分泌肿瘤1型(MEN1),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垂体腺瘤(多为泌乳素瘤)会与甲状旁腺、胰岛细胞肿瘤同时发生。
流行病学
患病率
这是一个比较常见的问题。高泌乳素血症的患病率在正常人群中是0.4%,在有生殖障碍的女性中高达9-17%。[ 6 ]
泌乳素瘤:
在一项研究中,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治疗的泌乳素瘤的发病率在女性中约为8.7/100000,在男性中约为1.4/100000,25-34岁的女性发病率最高(23.9/100000)。
对于绝经前女性泌乳素腺瘤发病率较高的一个可能的解释是诊断率较高,这类人群的临床症状较为明显。(月经稀少或不孕)。
危险因素
已知的危险因素是在孕期,肿瘤会有明显的增大,特别是大腺瘤。
临床表现
分泌泌乳素的肿瘤的行为学表现由其大小决定;泌乳素微腺瘤很少扩大为大腺瘤。内分泌症状和体征:
l 女性:
l 常见的症状是月经稀少、闭经和溢乳。
l 也可有不孕症,多毛和性欲降低。
l 男性:
l 泌乳素水平升高引起的改变不易发现,进展缓慢。
l 内分泌症状有性欲降低,胡须生长慢和勃起功能障碍。
l 儿童
l 儿童可能表现为生长发育停滞和青春期延迟
肿瘤的大小引起的临床症状(通常发生在泌乳素大腺瘤):
l 头痛。
l 视觉障碍(典型的为双颞侧偏盲(外侧视野)或颞上象限盲)。
l 颅神经麻痹。
l 垂体功能减退的症状和体征。
l 少见的情况是脑脊液(CSF)漏或继发性脑膜炎。
检查
初步检查
l 甲状腺功能检查(Thyroid function tests, TFTs)
l 排除妊娠。
l 基础血清泌乳素水平:
l 如果泌乳素水平仅轻度升高(如400-1000mU/L或30-50ng/ml,正常范围小于400mU/L),应进行复查。
l 无需做包括TRH试验在内的动态泌乳素刺激试验。进行三次不同时段血清泌乳素测量(起床后至少过2小时并且患者处于休息状态)就足够了。
l 如果催乳素水平>5000mU/L或>200ng/ml, 通常提示真性泌乳素瘤。
进一步检查
l 视野检查。
l 垂体成像(推荐MRI)。
l 垂体功能的评价。
鉴别诊断
l 巨泌乳素血症(见前述“病因学”)——当泌乳素水平升高,但是无临床症状时(如月经周期正常),应当考虑此诊断。血清样品应用聚甘油(PEG)沉淀出巨泌乳素。
l 泌乳素测定会出现“高剂量钩状效应”——可能得到虚假的低水平泌乳素值。因此,如果一个大的肿瘤伴随相对较低的泌乳素水平,实验室应进行血清稀释测定以排除这种影响。
治疗措施
常规治疗
l 如可能尽力治疗导致高泌乳素血症的原因。
l 治疗的目标是:
n 缓解症状(如果有临床症状)。
n 预防并发症:
u 预防骨质疏松症(性腺功能减退导致)。
u 对泌乳素大腺瘤来说,缩小肿瘤体积可减轻压迫作用,如视力减退。
n 恢复生育能力和性功能。
泌乳素瘤的治疗
无症状的泌乳素瘤患者并非绝对需要治疗,其治疗指征如下:
l 肿瘤大小带来不良影响;
l 高泌乳素血症不良影响。
通常,予以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溴隐亭)治疗,但需要监测,见下面的“注意”。
l 溴隐亭可降低泌乳素水平,使雌激素水平回归正常。
l 溴隐亭对于大多数患者有效。
l 通常需要长期治疗,部分泌乳素微腺瘤的患者可以考虑规律用药3年后停止治疗,但必须定期随访。
注意: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溴隐亭)应用注意事项:
l 开始用药前,除外心脏瓣膜纤维化和肺纤维化,用药开始后监测心脏/后腹膜/肺纤维化情况(溴隐亭治疗罕见)。
l 可能的副作用包括睡眠过多或睡眠发作。
l 治疗初期可出现低血压反应。
如果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溴隐亭)无效的,进一步的治疗方案如下:
l 手术减少肿瘤体积。
l 放射治疗:减少复发几率(很少需要)
l 患泌乳素微腺瘤的女性如有性功能减退表现可口服避孕药来治疗其性功能减退,只要其泌乳素水平无明显增加并且无肿瘤增大。
孕期:
l 肿瘤有增大的风险,特别是大腺瘤。如果突发头痛或视觉障碍应至急诊就诊。
l 病人应在内分泌科或神经外科随诊(最好有孕前的会诊意见)。
l 根据个人情况,治疗措施应如下:
l 在怀孕及哺乳期停止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治疗。
l 如需治疗,溴隐亭在孕期是安全的,目前无证据表明会增加致畸率。
药物引起的高泌乳素血症
l 停用此药物(如可能),用雌激素和睾酮替代,也可以谨慎试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巨泌乳素血症
l 这种情况通常无需治疗,一般不会引起不孕。
特别提醒
l 如果视力恶化应立即至医院就诊。
l 记住:治疗有效通常会恢复生育能力,患者如无生育要求应使用安全套。
l 关于勃起功能障碍:应告知患者这是疾病的一部分,可以通过治疗改善。
l 预防骨质疏松症。
并发症
根据引发高泌乳素血症的病因、内分泌功能和肿瘤大小(如果是垂体肿瘤)不同,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如下:
l 性腺功能低下症的并发症:
n 骨质疏松症。
n 生育能力降低。
n 勃起功能障碍,不孕。
l 与肿瘤大小相关的并发症:
n 视力减退或丧失。
n 头痛。
n 垂体卒中:
l 表现为突然发生的神经系统症状(头痛、视觉症状、精神状态改变)和急性垂体出血或梗死导致的内分泌功能障碍。
l 患巨大泌乳素瘤的患者,如果所选治疗没能减小肿瘤的体积,可发生垂体卒中。
n 如果泌乳素大腺瘤对多巴胺受体激动剂非常敏感,治疗后肿瘤体积快速减小时可能发生脑脊液鼻漏。
n 在很少见的情况下,泌乳素瘤可能是恶性腺瘤。
预后
预后取决于病因。
在大约1/3的女性患者中,泌乳素微腺瘤自发消失,特别是更年期或怀孕后。此时治疗不应继续,可定期随诊检测是否复发。药物的治疗剂量可以随时间缓慢降低,对于已应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修隐亭)2-3年的患者,如果泌乳素水平保持正常,肿瘤体积已经缩小,可以尝试停药。然而本病的复发率很高,因此定期随诊是必不可少的。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参考,不可用于诊断或治疗。医疗问题应请教医生或医疗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