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细胞肺癌新突破(1)
2021年03月16日
8065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肺癌居全球恶性肿瘤死亡的首位,其死亡病例约占所有恶性肿瘤死亡病例的25%。肺癌按组织病理学主要分成两大类: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和小细胞肺癌(smallcelllungcancer,SCLC),其中小细胞肺癌约占15%。SCLC特点是生长迅速,易发生早期远处转移,侵袭力极强,极易复发和产生耐药,预后极差。过去几十年一直以EP方案化疗联合放疗为主要治疗手段。治疗手段少有突破。近两年研究表明,安罗替尼能够同时抑制VEGFR/PDGFR/FGFR介导的三条信号通路,并全面阻断肿瘤血管新生,其中对VEGFR2、VEGFR3的抑制活性最强,半抑制浓度(halfmaximalinhibitoryconcentration,IC50)分别为0.2nmol/L和0.7nmol/L,对VEGF2/3的抑制作用是舒尼替尼的20倍。进一步通过分子动力学(moleculardynamics,MD)模拟发现安罗替尼主要与VEGFR2和c-Kit激酶的ATP结合域相结合,其结构中的吲哚基团靠近DFGmotif(Asp1046-Phe1047-Gly1048,天冬氨酸-苯丙氨酸-甘氨酸模段),安罗替尼可能通过与DFGmotif相互作用而表现出极强的活性,能以亚纳米级的浓度依赖性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umbilicalveinendothelialcells,HUVECs)中VEGFR2及c-Kit等激酶磷酸化,进而抑制其下游信号通路中AKT和ERK等激酶活性,特异性阻断其相关信号通路的传导,从而发挥抑制血管生成的作用。同时体内外试验均表明,安罗替尼能有效抑制VEGF、PDGF-BB和FGF2诱导的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及形成管腔的能力,降低体内血管密度,进而抑制血管的形成。因此,通过临床前试验表明安罗替尼具有强大的抗肿瘤血管生成作用。而且发现安罗替尼对小细胞肺癌患者后期治疗在生存期上取得突破。2018年9月吉林省肿瘤医院程颖教授在世界肺癌大会(WorldConferenceonLungCancer,WCLC)上口头报告了一项安罗替尼用于三线及三线以上治疗SCLC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II期临床试验(ALTER1202,NCT03059797),该研究纳入120例SCLC患者,按照2∶1随机分配至安罗替尼组(n=82例)和安慰剂组(n=38例),主要研究终点为PFS,次要终点包括OS、ORR、DCR、QoL、安全性和耐受性。结果显示,安罗替尼组的中位PFS显著长于安慰剂组(4.1vs0.7个月;HR=0.19;95%CI:0.12~0.32;P<0.01),DCR也较安慰剂组显著提高(71.6%vs13.2%,P<0.01),但ORR较安慰剂组没有显著差异(4.9%vs2.6%,P>0.05)。安全性方面,安罗替尼组的治疗相关的AEs发生率高于安慰剂组(87.7%vs74.4%,P<0.05)。最常见的AEs包括高血压、乏力、厌食、手足综合征、促甲状腺激素升高、白细胞减少、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等。3~4级的AEs发生率安罗替尼组和安慰剂组分别是35.8%和15.4%,且易于临床管理。因此,基于上述研究安罗替尼可作为SCLC患者三线及以上治疗的新选择和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