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中医治疗
2018年07月31日 9732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湿疹是由各种内外因素引起的,在急性阶段以丘疱疹为主,在慢性阶段以表皮肥厚和苔藓样变为主的瘙痒性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以多形性皮损,对称性分布,易于渗出,病程迁延,有复发倾向为临床特征。湿疹是皮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但十分准确的发病率尚不明确,美国有学者报道各类湿疹的发病率在美国为18‰,国内有人报道,湿疹患者约占皮肤科门诊患者的20%左右。本病病因复杂,可分为内因和外因,常见者有遗传、环境、感染、饮食、药物和其它因素,发病机制与迟发性变态反应有关。
本病相当于中医病名国家标准的“湿疮”、“湿疡”,也属于“浸淫疮”、“血风疮”、“粟疮”等病的范畴。中医认为本病总因禀赋不耐,风、湿、热客于肌肤所致,或因饮食不节,过食辛辣鱼腥动风之品或嗜酒伤及脾胃,脾失健运,湿热内生,复感风湿热邪,内外合邪,两相搏结,浸淫肌肤而发;或素体虚弱,脾为湿困,肌肤失养或湿热蕴久,耗伤阴血,血虚风燥,肌肤失养所致。其病位在肌肤,与肺、脾、胃、肝有关;其病性有虚、实两端,早期以实证为主,致病之邪主要是湿、热、风邪,后期多虚实挟杂,既有湿热留恋,又有气血亏损、化燥生风。
【辨证用方】
湿疹重在辨别湿热浸淫、脾虚湿蕴与血虚风燥;以发病急,皮损潮红灼热,瘙痒无休,渗液流汁,伴身热,心烦口渴,大便干,尿短赤,多为湿热浸淫证;以发病较缓,皮损潮红,瘙痒,抓后糜烂渗出,可见鳞屑,伴有纳差,神疲,腹胀便溏,多为脾虚湿蕴证;以病久,皮损色暗或色素沉着,剧痒,或皮损粗糙肥厚,伴口干不欲饮,纳差腹胀,多为血虚风燥证。其治疗应根据湿热浸淫证、脾虚湿蕴证、血虚风燥证的不同,选择针对性的治疗方法。由于本病患者始终存在程度不同的瘙痒,故在辨证治疗的同时应适当的加用止痒的药物。
1.湿热浸淫证
主症:发病急,皮损潮红灼热,瘙痒无休,渗液流汁,伴身热,心烦口渴,大便干,尿短赤,舌质红,苔薄白或黄,脉滑或数。
治法:清热利湿。
(1)龙胆泻肝汤(《兰氏秘藏》)
[组成与用法]龙胆草(酒炒)6g,黄芩9g,栀子(酒炒)9g,泽泻9g,木通6g,当归(酒炒)3g,生地黄(酒炒)6g,柴胡6g,生甘草6g。每日1剂,水煎内服。
[功能主治]清肝胆实火,泻下焦湿热。
[加减应用]皮疹发于上部者,加桑叶、菊花、蝉蜕;湿疹发于中部者,加重龙胆草、黄芩用量;发于下部者,加萆薢、车前子;伴有青筋暴露者,加泽兰、牛膝、赤芍;瘙痒甚者,加白藓皮、地肤子、徐长卿;皮肤发红灼热甚者,加生地、赤芍、丹皮;便秘,加生大黄(后下)。
[临床报道]许勇、刘玉明、马承新用此方加减治疗本病,药用龙胆草12g,苦参10g,白鲜皮10g,苍术10g,栀子15g,黄芩10g,湿重渗出明显者,加黄柏15g;合并感染者,加生大黄10g,金银花20g;瘙痒剧烈者,加地肤子15g,刺蒺藜10g.每日1 剂,水煎内服,药渣再煎取液坐浴15~30min,结果痊愈71例,有效11例,无效4例。(时珍国医国药,2003,5)
(2)萆薢渗湿汤(《疡科心得集》)
[组成与用法]萆薢、薏苡仁、黄柏、赤苓、牡丹皮、泽泻、滑石、通草。每日1剂,水煎内服。
[功能主治]清热渗湿,凉血活血。
[加减应用]皮疹发于上部者,加桑叶、菊花、蝉蜕;湿疹发于中部者,加龙胆草、黄芩;发于下部者,加车前子、牛膝;伴有青筋暴露者,加泽兰、牛膝、赤芍;瘙痒甚者,加白藓皮、地肤子;皮肤发红热甚者,加生地、赤芍;便秘者,加生大黄(后下)。
[临床报道] 王艳文用此方加减治疗婴幼儿湿疹,药用萆解4g,苡仁8g,黄柏4g,白鲜皮4g,黄芩4g,丹皮4g,泽泻4g,滑石4g,通草4g,苦参4g。结果20例患儿均治愈,其中,12例在服药3天后皮损开始愈合,6例在服药6天后皮损开始愈合。(内蒙古中医药,2000,增刊)
2.脾虚湿蕴证
主症:发病较缓,皮损潮红,瘙痒,抓后糜烂渗出,可见鳞屑,伴有纳差,神疲,腹胀便溏,舌质淡胖,苔白或腻,脉弦缓。
治法:清脾除湿。
(1)除湿胃苓汤(《医宗金鉴》)
[组成与用法] 苍术、厚朴、陈皮、猪苓、泽泻、赤茯苓、白术、滑石、防风、山栀子、木通、肉桂、甘草、灯心。每日1剂,水煎内服。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理气和中。
[加减应用] 食欲减退者,加佩兰、炒麦芽;瘙痒甚者,加白藓皮、地肤子。
[临床报道]陈希明用此方加减治疗本病49例,药用苍术、白术、厚朴、陈皮、云苓、泽泻、潴苓、赤芍、苦参各10g,白鲜皮、丹参各15g,黄柏6g。每日1剂,水煎内服。结果痊愈30例,好转1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7.7%。(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1999,4)
(2)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与用法] 莲子肉、薏苡仁、缩砂仁、桔梗、白扁豆、白茯苓、人参、甘草、白术、山药。每日1剂,水煎内服。
[功能主治]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加减应用]食欲减退者,加佩兰、陈皮、炒麦芽;瘙痒甚者,加白藓皮、地肤子。
[临床报道]刘美荷用此方加减治疗口周湿疹,取得良好效果。(甘肃中医,2000,6)
3.血虚风燥证
主症:病久,皮损色暗或色素沉着,剧痒,或皮损粗糙肥厚,伴口干不欲饮,纳差腹胀,舌淡,苔白,脉细弦。
治法:养血润肤,祛风润燥。
(1)四物消风饮(《医宗金鉴》)
[组成与用法]生地黄、当归、荆芥、防风、赤芍、川芎、白藓皮、蝉蜕、薄荷、独活、柴胡、红枣。每日1剂,水煎内服。
[功能主治]养血祛风。
[加减应用] 若瘙痒剧烈,不能入眠者,加珍珠母(先煎)、生牡蛎(先煎)、夜交藤、酸枣仁;腰膝酸软者,加炙狗脊、仙灵脾、菟丝子(包);皮肤粗糙肥厚者,加丹参、益母草、鸡血藤。
(2)当归饮子(《医宗金鉴》)
[组成与用法]生地、当归、白芍、川芎、荆芥、防风、白蒺藜、何首乌、黄芪、甘草。每日1剂,水煎内服。
[功能主治]养血祛风。
[加减应用] 若瘙痒剧烈者,加白藓皮、全蝎、乌蛇;皮肤粗糙肥厚者,加丹参、鸡血藤、赤芍。
[临床报道]汪卫平采用本方加减治疗本病48例,药用,当归、白芍、地肤子各15g,徐长卿、丹参各20g,生地防风、白蒺藜、荆芥、荷首乌、川芎、生黄芪、生甘草各10g。每日1剂,水煎内服。结果48例痊愈29例,显效10例,好转6吏,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8%。(浙江中医杂志,2004,7)
【辨病用方】
湿疹的辨病用方,要根据本病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湿邪”及“瘙痒”的病理进行选方治疗。
(1)湿疹汤(《中医皮肤病学》)
[组成与用法]萆薢、泽泻、车前子、茯苓、苦参、白藓皮、防风、地肤子各5-9g,苡仁、生地各6-20g,金银花、连翘各6-15g。每日1剂,水煎内服。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
[加减应用]亚急性湿疹者,加蝉蜕、白蒺藜;慢性湿疹者,去泽泻、车前子,加玄参、当归、乌稍蛇、红花。
[临床应用]叶正明治疗湿疹74例,其中急性湿疹42例,亚急性湿疹14例,慢性湿疹18例。结果:痊愈56例,显效13例,无效5例。
(2)消风除湿汤(经验方)
[组成与用法]生地黄20g,当归10g,苦参10g,赤芍10g,黄芩10g,黄柏10g,萆解10g,地肤子10g,薏苡仁10g,泽泻10g,防风10g,乌梢蛇10g,白鲜皮30g,甘草5g(儿童减半量)。每日1剂,水煎内服。
[功能主治]清热疏风,燥湿健脾,养血活血
[加减应用]病发上部者,去黄柏、泽泻,加白芷、钩藤;病发下部者,重用黄柏,加牛膝;风热偏重者,加银花;风寒偏重者,去生地、黄芩、黄柏,加干姜、僵蚕;渗出物多,继发感染者,加银花、板蓝根;有下肢青筋暴露者,加桃仁、红花;体弱气虚,皮疹不红者,加黄芪;阴囊湿疹者,加龙胆草、五加皮;脂溢性湿疹者,加茵陈。
[临床报道]周亦龙用本方配合苦参洗剂治疗本病100例,结果痊愈89例,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2例。(按摩与导引,1997,4)
(3)乌蛇祛风汤(经验方)
[组成与用法]乌蛇10g,蝉衣5g,荆芥10g,防风10g,羌活10g,白芷6g,黄芩10g,黄连6g,银花10g,连翘10g,甘草3g。每日1剂,水煎内服。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祛风止痒
[加减应用]皮损肥厚,苔鲜样变,色白脱屑者,去羌活、白芷、黄芩、连翘,加当归、赤芍、丹参、益母草、鸡血藤。
[临床报道]陈慧铭用此方治疗本病,结果5天痊愈6例,占急性病例总数13%;15~20天痊愈36例,占80%;60天痊愈3例,占7%;慢性13例,2个月痊愈5例,占慢性病例数37%;半年痊愈8例,占63%。(皖南医学院学报,1996,1)
(4)千金饮方(经验方)
[组成与用法] 野菊花30g,六耳铃30g,白花蛇舌草15g,羊耳草30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内服。1~6岁服成人剂量的三分之一,7~15岁为二分之一。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风利湿,收敛止痒。
[加减应用]湿热偏重者,加解毒草、连翘;风湿偏重者,加土茯苓、荆芥;风热夹湿者,加桑白皮、薄荷;肌肤生风者,加生地黄、丹皮。
[临床报道]敬秀兰用此方治疗本病65例,结果痊愈23例,显效17例,好转18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为89.2%。(广西中医药,1994,1)
(5)黄柏除湿汤(经验方)
[组成与用法] 黄柏、牛蒡子各9g,苦参、知母、浮萍各5g,泽泻、防风、荆芥、甘草各10g,苍术15g,土茯苓30g。每日1剂,水煎内服。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祛风燥湿。
[加减应用] 皮损色红者,加丹皮、赤芍;瘙痒剧烈者,加白鲜皮、刺蒺藜。
[临床报道]谷玉琴、曹德生、靳美娟用此方治疗急性湿疹57例,结果痊愈43例,好转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9.47%;治疗亚急性湿疹37例,结果痊愈26例,好转4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1.11%。(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1998,4)
(6)化湿止痒汤(经验方)
[组成与用法]土茯苓、徐长卿、水牛角各15g,苍术、防风各9g,苦参、紫草、丹皮各12g,葎草、萆解、四季青、千里光、银花藤各30g。每日1剂,水煎内服。
[功能主治]清热化湿,凉血解毒
[加减应用]热重于湿者,加羊碲草、黄柏;湿重于热者,加川朴、陈皮;瘙痒剧烈,夜寐不安者,加珍珠母、夜交藤;素体虚弱,伴神疲乏力,舌质淡,脉濡细者,加黄芪、当归、炒白术。
[临床报道]师文道用本方配合外洗方外洗治疗本病,结果痊愈21例,占42%;好转23例,占46%;未愈6例,占12%;总有效率为88%,用药时间最短7天,最长21天,平均为14天。(上海中医药杂志,1999,11)
(7)苦参乌蛇汤(《现代中医药应用与研究大系·皮肤科》)
[组成与用法]苦参9g,乌蛇20g。每日1剂,水煎内服。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祛风。
[加减应用]急性湿疹者,加黄柏、龙胆草、苍术、五倍子;慢性湿疹者,加当归、生地、丹皮、赤芍。
(8)湿疹方(经验方)
[组成与用法]荆芥10g,防风10g,白芷10g,牛蒡子10g,当归10g,赤芍10g,白蒺藜20g,金银花12g,苍术10g,黄芩12g,白鲜皮20g,薄荷6g。每日1剂,水煎内服。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清热。
[加减应用]病程短,皮疹鲜红灼热肿胀,以丘疹为主,渗液不多,瘙痒较剧者,加槐花、紫草、赤芍、生地、丹皮;病程较长,皮疹潮红,以丘疱疹为主,渗液较多,瘙痒难忍者,加土茯苓、地肤子、龙胆草;病程迁延日久,皮损色红不甚,脱屑,甚则角化肥厚,呈苔藓样变,瘙痒缠绵不休者,加全虫、僵蚕、当归。
[临床报道] 王峥用此方加减治疗本病,结果用药2周痊愈6例,显效10例,显效率为23.5%,有效率味8.2%;用药4周痊愈21例,显效26例,显效率为69.1%,有效率为94.1%;用药6周痊愈44例,显效12例,显效率为91.2%,有效率为97.1%。(天津中医药,2004,3)
【对症用方】
湿疹的对症用方,要根据本病发病情况、发病部位等进行治疗。
(一)按发病情况
1.急性湿疹
(1)湿疹Ⅰ号(《邱二姑外科疗法》)
[组成与用法]二花、连翘、萆薢、黄柏、白藓皮、苦参、丹皮各10g,苍术、野菊花各15g。每日1剂,水煎内服。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止痒。
[加减应用] 发于上部者,加桑叶、防风;湿疹发于中部者,加黄芩、黄连;发于下部者,加川牛膝、苡仁;热甚者,加生石膏、白茅根;便秘,加生大黄(后下)。
(2)泻心汤加味(经验方)
[组成与用法] 大黄(后下)10g,黄芩10g,黄连6g,地肤子、白鲜皮、茵陈各15g。每日1剂,水煎内服。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止痒
[加减应用]湿热型,加银花、连翘、黄柏;湿阻型,加炒山药、炒白术、云苓;发于上部或全身者,加菊花、蝉衣;发于中部或肝经所分布部位者,加龙胆草、栀子;发于下部者,加川牛膝、防己;滋水较多者,加土茯苓、重用茵陈。
[临床报道]刘天骥、马玉德用此方加减治疗急性湿疹,结果痊愈99例,占59.71%,显效33例,占19.88%,有效20例,占12.05%,无效14例,占8.36%,总有效率为91.64%。(四川中医,1996,5)
(3)清热渗湿汤(经验方)
[组成与用法]金银花20g,连翘15g,蒲公英15g,紫花地丁15g,黄柏10g,苍术10g,黄芩10g,苦参10g,元参15g,生地黄10g,黄连10g,赤芍10g,地肤子15g,白鲜皮10g,木通6g,甘草10g。每日1剂,水煎内服。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止痒。
[加减应用]皮损色红者,加丹皮、紫草;纳差者,加茯苓、苡仁。
[临床报道]林志壮用此方治疗急性湿疹,结果25例患者全部痊愈,其中3剂治愈者15例,6剂治愈者8例,9剂治愈者2例。(中国乡衬医药杂志,2002,12)
2.慢性湿疹
(1)湿疹Ⅱ号(《邱二姑外科疗法》)
[组成与用法]当归、地肤子、防风、丹皮各12g,生地、赤白芍、白藓皮、苍术各15g,川芎7g,苡仁20g。每日1剂,水煎内服。
[功能主治]养血祛风,清化湿热。
[加减应用] 若气血瘀滞者,加红花、泽兰;阴虚内热者,加何首乌、知母;湿热内蕴者,加黄柏、木通、泽泻;入眠不佳者,加合欢花、炒枣仁、炙远志、朱茯神。
(2)二妙散加味(经验方)
[组成与用法]苍术、黄柏各15g,薏苡仁、土茯苓各30g,泽泻、生地、丹皮、菊花各15g,甘草10g。每日1剂,水煎内服。
[功能主治]清热祛湿止痒
[加减应用]皮损色褐者,加当归、赤芍;瘙痒剧烈者,加白鲜皮、苦参、刺蒺藜;夜寐不安者,加夜交藤、珍珠母。
[临床报道]沈明用此方加减治疗慢性湿疹83例,结果显效58例,有效2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6.38%(辽宁中医杂志,2002,6)
(3)利湿散冲剂(经验方)
[组成与用法]绵茵陈、薏苡仁、萆解、土茯苓、淡竹叶、杭白菊、生地、甘草。浓煎制成冲剂,每袋10g,每次1袋,每日3次。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祛风止痒。
[临床报道]莫秀梅、黄咏箐、陈达灿等用此方治疗慢性湿疹40例,结果痊愈16例,显效14,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5%,痊愈率为40.0%(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4,1)
(二)按部位
1.头面脂溢性湿疹
泻黄散加减(《皮肤病中医诊疗学》)
[组成与用法]藿香、生石膏、生地、茵陈各15g,防风、荆芥、焦山栀、黄芩、赤茯苓各10g,蝉蜕、灯心、竹叶各4.5g,白茅根30g。每日1剂,水煎内服。
[功能主治]清化湿热,疏风止痒。
2.口唇湿疹
(1)口唇湿疹方(邹铭西经验方)
[组成与用法]苍术10g,白术10g,陈皮10g,六一散10g,生薏苡仁10g。每日1剂,水煎内服。
[功能主治]健脾利湿。
(2)加减荆防汤(经验方)
[组成与用法]荆芥、防风、大青叶、当归、枇杷叶各12g,黄芩、黄柏、升麻各10g,蒲公英、生石膏、苦参各30g。每日1剂,水煎内服。
[功能主治]祛风清热,解毒止痒
[加减应用]瘙痒剧烈者,加苦参、白鲜皮;纳差者,加茯苓、薏苡仁;渗出明显者,加车前草、冬瓜皮。
[临床报道]朱俊昌采用加减荆芥汤治疗本病22例,1周为1 疗程,结果痊愈 19例,显效2例,有效1例。随访1年,复发2例。(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8)
3.睑缘湿疹
睑缘湿疹方(邹铭西经验方)
[组成与用法]当归10g,白芍10g,熟地10g,何首乌10g,菊花10g,浮萍10g,荆芥10g,牛蒡子10g。每日1剂,水煎服。
[功能主治]养血散风祛湿。
4.阴囊湿疹
(1)阴囊湿疹方(邹铭西经验方)
[组成与用法] 豨莶草10g,秦艽10g,海桐皮10g,晚蚕沙10g,青木香10g,陈皮10g,川萆薢10g。每日1剂,水煎内服。
[功能主治]祛湿行气。
(2)龙胆泻肝汤(《兰氏秘藏》)
[组成与用法]龙胆草(酒炒)6g,黄芩9g,栀子(酒炒)9g,泽泻9g,木通6g,当归(酒炒)3g,生地黄(酒炒)6g,柴胡6g,生甘草6g。每日1剂,水煎内服。
[功能主治]清肝胆实火,泻下焦湿热。
[加减应用]瘙痒剧烈者,加白鲜皮、苦参;皮损色红者,加丹皮、赤芍;大便秘结者,加大黄。
[临床应用]吕以培采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急性阴囊湿疹29例,药用龙胆草、泽泻、木通、当归、柴胡、黄芩、栀子、车前草(布包)各10g,苦参、苍术白鲜皮、地肤子各15g,生大黄、甘草各6g。每日1剂,水煎内服,药渣煎水外洗患处。结果共治疗29例,全部痊愈,用药最少者9剂,最多者20剂。(广西中医药,1998,1)
(3)化湿解毒汤(经验方)
[组成与用法]金银花、滑石各30g,连翘、黄柏、白鲜皮、海桐皮各15g,黄芩10g。每日1剂,水煎内服。
[功能主治]化湿解毒,祛风止痒。
[加减应用]瘙痒剧烈者,加苦参、荆芥、防风;纳差者,加茯苓、薏苡仁。
[临床报道]邓朝纲采用化湿解毒汤治疗阴囊湿疹98例,同时配合中药外洗(野菊花60~100g,用水300ml,煎成200ml,药汁温洗,每日3次)。结果1次痊愈29例,2次痊愈38例,3~6次痊愈31例。(陕西中医,1989,10)
5.下肢湿疹
下肢湿疹方(《新编中医皮肤病学》)
[组成与用法]当归尾、赤芍、桃仁、红花、泽兰、泽泻、萆薢各10g,茯苓、怀山药、丹参各15g。每日1剂,水煎内服。
[功能主治]健脾利湿,活血化瘀。
6.肛周湿疹
(1)龙胆泻肝汤(《兰氏秘藏》)
[组成与用法]龙胆草(酒炒)6g,黄芩9g,栀子(酒炒)9g,泽泻9g,木通6g,当归(酒炒)3g,生地黄(酒炒)6g,柴胡6g,生甘草6g。每日1剂,水煎内服。
[功能主治]清肝胆实火,泻下焦湿热。
[加减应用]毒盛者,加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痒盛者,加白鲜皮、地肤子、蛇床子;血虚皮肤干燥者,加夜交藤、何首乌、生地、川芎;肠燥者,加大黄、玄明粉、火麻仁、槐花。
[临床应用]窦修奎采用龙胆泻肝汤治疗肛周湿疹218例,7天为1疗程,结果用药1个疗程后症状消失者214例,4例用药14日皮肤症状基本恢复正常,继续用药1个疗程,随访2年未复发。(山东中医药杂志,2000,4)
(2)蛇蝎汤(经验方)
[组成与用法]乌梢蛇、党参、白芍、丹参各15g,茯苓、白蒺藜各30g,当归、红花、生甘草各10g,全蝎6g,蜈蚣2条。每日1剂,水煎内服。
[功能主治]活血祛风止痒。
[加减应用]兼有脾胃虚寒者,加黄芪、苍术、白术、石菖蒲;兼有热毒湿盛者,加山栀、龙胆草、绵茵陈;兼有血热者,加知母、鳖甲、丹皮。
[临床应用]刘敏采用蛇蝎汤配合止痒膏治疗肛门湿疹98例,方法:中药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服,再在药渣中加入蛇床子、地肤子各30g,复煎取药汁500ml,每晚睡前薰洗坐浴,大便后及睡前用止痒膏涂擦患处,2周为1疗程,一般连续2~3个疗程。结果总有效率为98%,其中痊愈45例,显效29例,有效22例,无效2例。(新中医,1996,10)
【外治良方】
1.急性期
(1)滋水多者
10%黄柏溶液(经验方)
[组成与用法]黄柏50g,硼酸1.5-7.5g。黄柏片浸于500ml蒸馏水中,经48小时,过滤,入500ml盐水瓶中,隔汤煮沸30min,再加水补足500ml,趁热加入硼酸,使彻底溶解,待冷。将药液洗涤患处,或用消毒纱布浸渍,作湿敷用。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
[临床报道]韩永胜用利福平胶囊内药面10粒(1.5g)倒入250ml 10%黄柏溶液内摇匀备用,使用时用浸过上述药液的纱布覆盖原发病疮面及周边皮损,外用消毒纱布包扎,1~2天1次。结果234例全部治愈,一般用药后第2天症状开始减轻,用药3~5次即可痊愈(中医外治杂志,2002,4)
(2)滋水减少后
青黛散(经验方)
[组成与用法]青黛、黄柏各60g,石膏、滑石各120g。研细末,和匀。麻油调敷患处。
[功能主治]收湿止痒,清热解毒。
[临床报道]邹志洪用青黛散加减药用青黛20g,苦参15g,白鲜皮15g,枯矾15g,滑石9g。混匀研粉外用,结果52例急性湿疹,除2例合并局部感染同时予以抗生素治疗外,余仅用本散剂,病人在使用2次后局部渗出明显减少,瘙痒减轻,4~10次基本治愈(海南医学,2001,7)
2.亚急性期
(1)成人
三黄洗剂(经验方)
[组成与用法]大黄、黄柏、黄芩、苦参各等分,共研细末。上药10~15g 加入蒸馏水100ml、医用石碳酸1ml。外涂,每日3次。
[功能主治]清热止痒收敛。
[临床报道]葛华采用三黄洗剂治疗阴部湿疹,结果治愈32例,好转15例,无效1例,取得满意疗效(陕西中医,2002,3)
(2)婴儿
蛋黄油(经验方)
[组成与用法]煮熟鸡蛋黄3-4枚,放入锅内用文火煎熬,炸枯去渣,存油备用。外搽患处。
[功能主治]润肤生肌。
[临床报道]赵新杯用小蘖硷蛋黄油治疗本病50例,结果痊愈42例,占总数84%,有效5例,占总数10%,无效3例,总有效率94.%(新疆中医药,2000,4)
3.慢性期
皮脂膏(朱仁康经验方)
[组成与用法]青黛6g,黄柏末6g,煅石膏60g,烟胶60g。共研细末,加凡士林500g调成油膏。外搽患处。
[功能主治]收湿止痒。
【专病成药】
二妙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85年版)
[处方组成]苍术、黄柏。
[功能主治]燥湿清热。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9g,一日2次,空腹,温开水送服。忌食炙缚肥甘之品,阴虚者禁用。
三妙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85年版)
[处方组成]苍术(炒)、黄柏(炒)、牛膝。
[功能主治]燥湿清热。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9g,一日2~3次,温开水送服。妊妇慎用。
龙胆泻肝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85年版)
[处方组成]龙胆草、柴胡、黄芩、栀子(炒)、泽泻、木通、车前子(盐炒)、当归(酒炒)、地黄、甘草(蜜炙)
[功能主治]清肝胆,利湿热。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6g,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用量太过易伤胃,妊妇慎用。
[临床报道]江海燕用龙胆泻肝丸治疗急性亚急性湿疹30例,方法一日2次,一次6g,结果痊愈10例,显效9例,总有效率为86.66%。(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1998,1)
4.黑豆馏油膏(《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
[处方组成]黑豆馏油,桉油、氧化锌、冰片。
[功能主治]消炎,收敛,止痒,使角质再生。
[用法用量]外用,取适量涂抹于患处,一日1-2次。
5.湿疡气雾剂(《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
[处方组成]黄连、黄柏、当归等。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解毒止痒。
[用法用量]外用,取下帽,将罩横插于喷头上,将瓶体倒置,摇匀药液,掀压按钮,距创面20cm喷射,1日4-6次。
6.青蛤散(《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
[处方组成]蛤壳(煅)、石膏(煅)、黄柏、青黛、轻粉等。
[功能主治]消热解毒,燥湿杀虫。
[用法用量]外用,花椒油调匀涂搽患处。
【专病单方】
1.马铃薯去皮,切小块,压碎,磨成泥状,外涂患处,纱布包扎。(《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2.黄柏30g,加水,煎成10%的溶液,湿敷患处。(经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