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
2018年07月26日 9879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子宫肌瘤(Hysteromyoma),又称子宫平滑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又称为纤维肌瘤、子宫纤维瘤。由于子宫肌瘤主要是由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而成,其中有少量纤维结缔组织作为一种支持组织而存在,故称为子宫平滑肌瘤较为确切。多无症状,少数表现为阴道出血,腹部触及肿物以及压迫症状等。如发生蒂扭转或其他情况时可引起疼痛。以多发性子宫肌瘤常见。本病确切病因不明,可能与体内雌激素水平过高,长期受雌激素刺激有关。现代西医学采取性激素或手术治疗,尚无其他理想疗法。
基本信息
中文名:子宫肌瘤
英文名:Hysteromyoma
别名:子宫平滑肌瘤
传染病:否
临床表现:子宫出血,腹部包块,压迫,疼痛,白带增多,不孕,流产,贫血,红细胞增多,低血
发病部位:子宫
多发群体:女性
概述
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一种肿瘤。目前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可导致女性不孕、流产、尿频、排尿障碍等危害,是女性健康的一大杀手。
子宫肌瘤是女性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可单独发生也可多处发生,根据肌瘤的部位不同可分为很多不同的种类,常见的有以下四种类型:
肌壁间肌瘤:以子宫肌瘤初发时较多见,肌瘤位于子宫肌壁内,四周均为肌层所包围。是女性最常见的一种子宫肌瘤,约占所有子宫肌瘤发病率的60~70%。
黏膜下肌瘤:黏膜下肌瘤约占10%左右,是肌壁间肌瘤向宫腔内生长,突出于子宫腔内,与黏膜层直接接触形成的。此瘤可使子宫腔逐渐增大变形,并常有蒂与子宫相连,如蒂长可堵住子宫颈口或脱出于阴道内。
浆膜下肌瘤:浆膜下肌瘤是较常见的一种类型,约占20%。肌壁间肌瘤向浆膜发展,并突出于子宫表面,与浆膜层直接接触。如突入阔韧带两叶之间生长,即为阔韧带内肌瘤。
子宫颈肌瘤:是较少见的子宫肌瘤类型,肌瘤在子宫颈部位生长,因生长部位低,可嵌于盆腔内,产生压迫症状,手术切除困难,易损伤输尿管、膀胱。
子宫肌瘤如果不及时治疗,随着肌瘤大小的增加常会引起不孕。子宫肌瘤引起不孕的原因常是由于肌瘤正好堵住子宫颈口或输卵管内口而影响精子通行,或肌瘤占据了受精卵着床的部位而不能坐胎。即使受孕,也常因影响胚胎发育而流产。至于到了妊娠晚期,可由于子宫收缩力的异常,而引起早产、阻碍分娩或造成产后大出血。
综上所述,子宫肌瘤常见的有以上四种类型,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子宫肌瘤均会对生育造成一定的影响,一旦确诊需要及早手术治疗。
早期症状
子宫肌瘤
一、疼痛:一般患者无腹痛,常有下腹坠胀、腰背酸痛等,当浆膜下肌瘤蒂扭转时,可出现急性腹痛肌瘤红色变时,腹痛剧烈且伴发热。
二、月经改变:为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不规则阴道流血等。
三、白带增多:白带增多,有时产生大量脓血性排液及腐肉样组织排出伴臭味。
四、压迫症状:肌瘤向前或向后生长,可压迫膀胱、尿道或直肠,引起尿频、排尿困难、尿潴留或便秘。当肌瘤向两侧生长,则形成阔韧带肌瘤,其压迫输尿管时,可引起输尿管或肾盂积水;如压迫盆腔血管及淋巴管,可引起下肢水肿。
五、腹块:腹部胀大,下腹扪及肿物,伴有下坠感。
六、不孕:肌瘤压迫输卵管使之扭曲,或使宫腔变形以致妨碍受精卵着床,导致不孕。
七、贫血:当子宫肌瘤导致出血,却没有及时采取积极的治疗,会引起贫血的发生。
八、低糖血症:子宫肌瘤伴发低糖血症亦属罕见。主要表现为空腹血糖低,意识丧失以致休克,经葡萄糖注射后症状可以完全消失。肿瘤切除后低血糖症状即完全消失。
疾病分类子宫肌瘤
1、肌壁间肌瘤:以子宫肌瘤初发时较多见,肌瘤位于子宫肌壁内,四周均为肌层所包围。是女性最常见的一种子宫肌瘤,约占所有子宫肌瘤发病率的60~70%。
2、黏膜下肌瘤:黏膜下肌瘤约占10%左右,是肌壁间肌瘤向宫腔内生长,突出于子宫腔内,与黏膜层直接接触形成的。此瘤可使子宫腔逐渐增大变形,并常有蒂与子宫相连,如蒂长可堵住子宫颈口或脱出于阴道内。
3、浆膜下肌瘤:浆膜下肌瘤是较常见的一种类型,约占20%。肌壁间肌瘤向浆膜发展,并突出于子宫表面,与浆膜层直接接触。如突入阔韧带两叶之间生长,即为阔韧带内肌瘤。
4、子宫颈肌瘤:是较少见的子宫肌啊瘤类型,肌瘤在子宫颈部位生长,因生长部位低,可嵌于盆腔内,产生压迫症状,手术切除困难,易损伤输尿管、膀胱。
发病原因机制
发病原因子宫肌瘤
1、子宫肌瘤的组织发生:子宫肌瘤的组织起源目前意见尚未一致,有人认为是由未成熟的子宫壁平滑肌细胞增生所产生,也有学者认为是发生于子宫血管壁的平滑肌组织。
2、子宫肌瘤的遗传学: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Rein就指出体细胞突变是肌瘤形成中的起始事件,体细胞突变包括从点突变到染色体丢失和增多的多种染色体畸变,首先是单克隆起源的体细胞突变,并对突变肌细胞提供一种选择性生长优势,其次是多种与肌瘤有关的染色体的重排。细胞遗传学一致证实子宫肌瘤具有染色体的结构异常,一般认为在子宫肌瘤组织培养中有53.9%~65.6%为正常核型,有34.4%~46.1%为非随机的染色体异常核型。
3、性甾体激素在子宫肌瘤病因学中的作用:目前认为从子宫肌层细胞到肌瘤形成的转化过程可能涉及正常子宫肌层的体细胞突变和性激素及局部生长因子间复杂的相互作用,性激素包括雌激素和孕激素及许多肽类生长因子均被视为肌瘤生长的调节因子,在肌瘤的病因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4、生长因子在子宫肌瘤病因学中的作用:最近几年的研究表明性甾体激素在细胞增殖和分化中的作用是通过生长因子的产物调节。生长因子对雌激素诱导细胞的生长和分化以自分泌和旁分泌的方式在组织局部起作用。在子宫肌瘤中,许多异常表达的生长因子在其他间质衍生的疾病中也有异常表达,因此提出许多肽类生长因子及其受体是肌瘤生长和其他纤维组织生成性疾病的调节因子(Nowak RA,2001),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与肌瘤生成和发展有关的生长因子共有3类。
激素
★雌激素
子宫肌瘤大多发生在妇女的育龄期内,青春期前极少发生,绝经后一般也不会出现新的子宫肌瘤,而原有的子宫肌田大多停止生长,甚至萎缩乃至消失。子宫肌瘤患者常伴发雌激素依赖性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增生过长、乳腺增生疾病等,说明子宫肌瘤的发生是与体内雌激素水平密切相关。
人体内源性雌激素来源于卵巢的分泌和雄激素的转化,子宫肌瘤患者循环血中雌激素、孕激素的水平并没有增加,而子宫肌瘤组织比周围组织有较高的雌激素水平,其原因是肌瘤组织中含有比正常子宫肌层更多的催化类固醇转化为雌激素的酶,同时肌瘤组织中使雌激素分解的酶要比正常子宫肌层少。
还发现肌瘤组织比正常子宫肌层含有更多的雌激素受体(ER),肌瘤细胞与雌二醇(E2)的结合力较正常子宫平滑肌细胞高20%,这些受体的含量受到体内雌激素水平的调控,肌的升高加强和放大了E2的生物效应。也有认为是因为ER活性增高使得肌瘤局部内环境成为高雌激素状态。
虽然还没有证据证明雌激素可以直接刺激肌瘤生长,但是雌激素可以通过刺激孕激素受体、上皮生长因子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而使肌瘤生长;雌激素也可以对肌瘤外基质产生调节,直接刺激I型和Ⅲ型胶原蛋白的mRNA,以及裂隙连接蛋白连接于43。因此,子宫肌瘤局部高雌激素状态和肌瘤组织对雌激素的高敏感性在肌瘤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孕激素
正在加载子宫肌瘤
孕激素(P)可以促使子宫肌瘤发展的研究是近年来才被证实的。以往人们根据孕激素可以对抗雌激素的机制,用孕激素治疗子宫肌瘤,结果使子宫肌瘤增大,停药后肌瘤恢复到原先的体积;以孕激素分泌为主的妊娠期子宫肌瘤生长迅速;对孕激素有拮抗作用的米非习酮可以使肌瘤缩小,经过测定,治疗后血中E1、E2为卵泡期水平,肌无改变,孕激素降低,孕激素受体(PR)减少;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治疗子宫肌瘤,或使用GnRHa加用安慰剂时,瘸体缩小,而Gt记她加用孕激素则瘤体不会缩小;还发现在于宫肌瘤组织中除了ER含量增高外,PR含量也比正常子宫肌层的含量要高。
子宫肌瘤与肌肉两种组织中ER含量在子宫内膜增殖期高于分泌期,PR含量分泌期高于增殖期,在子宫肌瘤变性组织中即使ER破坏严重,如果PR变化不大,变性的肌瘤组织仍然可以生长;此外还发现,肌瘤组织黄体期的有丝分裂明显高于增殖期和月经期,雌孕激素条件下,较单纯使用雌激素或对照组培养的平滑肌细胞增生活跃。
★泌乳素
通过测定手术切除子宫肌瘤息者的外周和子宫静脉血清的雌二醇、孕酮、泌乳索(PRT)、睾酮(T)的浓度,发现子宫静脉血中雌二酮明显高于外周血,具有显著性差异;孕激素也处于高水平状态;子宫静脉血中的泌乳素则明显高于外周血(P<0.05);睾酮无变化。如果在血浆中增加胎盘泌乳索的浓度,可以诱发子宫肌瘤的生长。研究证实,子宫局部的肌肉、内膜间质及子宫肌瘤组织能够生成分泌泌乳素,雌激素能使生成泌乳素的细胞增生肥大,从而提高泌乳案的水平。可以说明泌乳紊对于子宫肌瘤的生长也具有协同作用。
易发人群
与十几年前相比,子宫肌瘤越来越青睐三四十岁的中年女性,特别是未育、性生活失调和性情抑郁这三类女性。
第1类:未育女性提前进入更年期
女性一生原始卵泡数目有限,排卵的年限约有30年。妊娠期和哺乳期,由于激素作用,卵巢暂停排卵,直至哺乳期的第4~6个月才恢复,卵巢由此推迟了一定数量的排卵,有生育史的女性要较晚进入更年期。而未育女性得不到孕激素及时有效保护,易发生激素依赖性疾病,子宫肌瘤就是其中之一。权威研究表明,女性一生中如果有一次完整的孕育过程,能够增加10年的免疫力,而这10年的免疫力,主要针对的是妇科肿瘤。